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国省际教育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4-14 23:18
  构建教育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变异系数、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19872014年中国省际教育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教育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整体呈现"快-慢-快"的时序变化特征。(2)教育城镇化变化弹性系数波动显著,教育城镇化提升速度整体高于人口城镇化。(3)教育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省际教育城镇化差异度逐渐减小,省际均衡性明显提升。(4)人口城镇化水平、城乡发展差距、城乡教育制度二元化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时空变迁及其叠加作用的变迁共同推动了中国教育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18,38(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省际教育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育城镇化率及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

教育学生,变化速率,城镇,城镇人口


地理科学38卷化速率M1、城镇人口变化速率M2以及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变化弹性系数K(图2),结果发现:1987~2014年间的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变化速率M1和城镇人口变化速率M2分别为4.65%和2.90%,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弹性系数K为1.90,远高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变化速率的合理比值1.12[20]。教育城镇化提升速度总体高于人口城镇化。其中,1987~1993年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变化速率大幅增加,但城镇人口变化速率提升相对较慢,Ki值处于较高水平,达3.38;1994~2004年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变化速率有所下降,而同期城镇人口变化速率稳步提升,Ki值也有所下降,仅为0.77;2005~2010年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变化速率稳步提升,城镇人口变化速率缓慢下降,Ki值有所提升,为1.52;2011~2014年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大幅增加,城镇人口变化速率持续下降,Ki值回升至3.36。2.2省际教育城镇化空间演化基于1990、2000、2010、2014年4a时间截面数据,计算中国省际教育城镇化率(图3)。从各省教育城镇化率来看,1990年,中国大部分省份教育城镇化率偏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中等教育城镇化省份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上海和东北地区,教育城镇化率在4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天津和上海是当时中国城镇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区,黑龙江、吉林作为工业老区,工业化程度较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因而教育城镇化水平高于其它地区。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江西,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以及山东、海南这一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地区大部分工业还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性职能突出,服务性职能较差,难以推动城镇化发展[21],西南地区及海南省由于交通不便,?

教育城,空间演化


趋势,1990、2000、2010、2014年省际教育城镇化差异度分别为0.45、0.42、0.24、0.16,35a缩小0.30。其中2000~2010年和2010~2014年缩小速度最快,分别为0.18和0.08,说明2000年以来省际教育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均衡性有明显提升,这一阶段正值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期,中部和西南地区由于工业化的推动,城镇化水平提高,同时城乡壁垒也处于逐渐消除的过程,因此省际教育城镇化水平趋于均衡。从教育城镇化变化率差异来看,1990~2000年省际教育城镇化水平差异度为0.83,主要原因是该时期义务教育实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浙图3教育城镇化水平空间演化Fig.3Spatialevolutionofeducationurbanization61


本文编号:3138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138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4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