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中小学数字鸿沟弥合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08:12
本文关键词:城乡中小学数字鸿沟弥合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范围越来越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等更快发展,信息更快的被接收与应用,而随之而来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数字鸿沟便是其中之一。当代社会暴露了信息传播结果的两面性,,匮乏与丰富、陌生与熟悉。城乡初中数字鸿沟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问题之一,在信息的传播、技术的拥有与应用方面发达地区居民与贫困地区居民产生了差距。发达地区的居民在信息化“世界”里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贫困地区的居民相比较发达地区居民在信息化方面收获相差甚远。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城乡初中数字鸿沟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城乡初中数字鸿沟涉及哪些因素,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前人对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以及城乡初中数字鸿沟的研究成果,找出弥合城乡初中数字鸿沟的策略。 本研究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共选择三所初级中学作为调查样本,这三所学校分别为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高级中学(二中)初中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张营镇大人村初级中学。分别对这三所初级中学的2名学校相关负责人和1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在每所学校抽取200名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发现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居民信息化观念、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传播和发展的特殊因素是导致城乡初中数字鸿沟的五个主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调研,提出了加大农村学校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学校教师和农村居民信息化观念、完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完善农村居民信息化设施、均衡教育师资、提高农村居民信息化素养的弥合策略。
【关键词】:数字鸿沟 城乡初中 信息化教学 现状 弥合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2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0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一、 研究目的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16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6-22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22-25
- 一、 研究内容22
- 二、 研究思路22-23
- 三、 研究方法23-25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25-32
- 第一节 数字鸿沟概念界定25-28
- 一、 数字鸿沟提出25-26
- 二、 数字鸿沟概念界定26-28
- 第二节 理论依据28-32
- 一、 教育公平思想28-30
- 二、 传播理论30-32
- 第三章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现状调查与分析32-54
- 第一节 调查实施过程概述32-34
- 一、 调查问卷和访谈卷内容结构32-33
- 二、 问卷和访谈对象33
- 三、 调查问卷和访谈卷的实施33-34
- 第二节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具体表现34-47
- 一、 城乡学校总体概况34-37
- 二、 城乡教师总体概况37-40
- 三、 城乡学生总体概况40-47
- 第三节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相关因素分析47-49
- 一、 地区与经济收入相关分析47-48
- 二、 经济收入与信息化设备相关分析48
- 三、 父母学历与帮助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相关分析48-49
- 第四节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原因分析49-54
- 一、 经济因素50-51
- 二、 观念因素51
- 三、 基础设施因素51-52
- 四、 教育因素52-53
- 五、 信息技术传播和发展的特殊因素53-54
- 第四章 城乡初中数字鸿沟弥合对策54-63
- 第一节 跨越经济鸿沟54-56
- 一、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美好校园54-55
- 二、 提高全体农民收入,建设美好农村55-56
- 第二节 扭转传统观念,提高信息化意识56-57
- 一、 增强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责任感56-57
- 二、 政府积极引导,大力宣传使信息化深入人心57
- 第三节 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共享信息化资源57-59
- 一、 完善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强化农村学校软件资源58
- 二、 完善农村居民信息化设施58-59
- 第四节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共享教育成果59-60
- 一、 均衡教育师资,提高农村教学质量59-60
- 二、 对农民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60
- 第五节 弥合城乡初中数字鸿沟案例60-6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第一节 研究结论63
- 第二节 研究展望63-65
- 注释65-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70-80
- 附录一70-72
- 附录二72-75
- 附录三75-78
- 附录四78-79
- 附录五79-80
- 致谢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红;于凤霞;;中国缩小数字鸿沟的行动效果及对策建议[J];电子政务;2008年11期
2 胡鞍钢,周绍杰;中国的信息化战略:缩小信息差距[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1期
3 胡鞍钢,周绍杰;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4 张艳秋;张爱红;武云霞;高伟;周秀芳;;以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城乡数字鸿沟弥合[J];黑龙江档案;2013年06期
5 孟庆兰;侯宏皎;;网络信息传播与数字鸿沟[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年02期
6 冯瑶;吴耀宏;;跨越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差距的数字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年22期
7 段兴利;;社会学视野中的数字鸿沟[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3期
8 刘芸;;缩小中国数字鸿沟的战略思路与对策[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曹荣湘;数字鸿沟引论:信息不平等与数字机遇[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06期
10 弗兰克·卢斯夏诺,黄华莉;数字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城乡中小学数字鸿沟弥合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1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