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4-20 21:10

  本文关键词: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此类技术的新兴研究领域对传统各行各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反观教育领域,近年来以OER(公开教育资源)、MOOC(大规模开放课程)为代表的网络化学习发展迅猛,给传统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从教学环境到教学方式再到教学内容,甚至教师角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还没有先进到能够彻底颠覆传统教育的地步,网络化学习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能不能有一种教学方式将网络化学习和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彼此的优势,克服彼此的不足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混合学习应运而生。混合学习是把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就是既要发挥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促进学习者在教学情境中主动建构,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本研究在分析大量国内外学者关于混合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以混合学习理念为指导思想,基于开源课程管理系统Moodle构建混合学习支持环境,创设交互式混合学习资源,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对已有的混合学习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了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设计基本思路和具体流程。最后又选取了本科在校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数据的分析,检验Moodle作为混合学习支持环境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发现混合学习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完善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流程。希望通过本研究为以后将混合学习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提供些许经验与教训,期盼信息技术能够像变革其他传统行业一样,给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混合学习 Moodle 学习资源建设 教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的背景与动机9-12
  •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9-11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1.3 研究的现状13-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1.5 本章小结15-16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16-24
  • 2.1 混合式学习的界定16-17
  • 2.2 混合式学习的内涵17-18
  • 2.3 理论基础18-21
  • 2.3.1 复杂学习理论18-19
  • 2.3.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19
  • 2.3.3 建构主义理论19-20
  • 2.3.4 掌握学习理论20
  • 2.3.5 认知负荷理论20-21
  • 2.4 相关技术21-23
  • 2.4.1 开源软件21
  • 2.4.2 LNMP架构介绍21-22
  • 2.4.3 Moodle概述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环境的创设24-36
  • 3.1 LNMP架构的搭建24-25
  • 3.2 Moodle平台的配置25-27
  • 3.3 Moodle移动客户端的配置27-29
  • 3.4 Moodle平台的功能29-35
  • 3.4.1 Moodle平台的特点29-30
  • 3.4.2 Moodle平台的主要功能30-31
  • 3.4.3 Moodle常见功能的实现31-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36-48
  • 4.1 常见的设计模式36-38
  • 4.1.1 Josh Bersin提出的混合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36-37
  • 4.1.2 李克东的“八个环节”37-38
  • 4.2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38-42
  • 4.2.1 前期分析38-39
  • 4.2.2 教学设计原则39-40
  • 4.2.3 内容设计策略40-41
  • 4.2.4 混合学习媒体设计策略41-42
  • 4.3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教学活动流程设计42-47
  • 4.3.1 混合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环节43-45
  • 4.3.2 学习支持工具设计45
  • 4.3.3 教学策略设计45
  • 4.3.4 评价方式设计45-46
  • 4.3.5 混合学习教学活动流程设计46-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5章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资源建设与整合48-58
  • 5.1 混合学习资源建设的模型48-49
  • 5.2 混合学习资源设计与制作的主要流程49
  • 5.3 混合学习资源的建设的特点49-50
  • 5.4 混合学习资源建设常用工具50-52
  • 5.5 混合学习资源创设案例52-57
  • 5.5.1 交互式课件制作工具Storyline2的录制功能介绍52-53
  • 5.5.2 混合学习交互式课件制作53-57
  • 5.6 本章小结57-58
  • 第6章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实施与评价58-70
  • 6.1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实施过程58-59
  • 6.2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评价59-69
  • 6.2.1 网络问卷工具在混合学习评价中的应用60-61
  • 6.2.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61-62
  • 6.2.3 学生对混合学习培训模式的接受度分析62-63
  • 6.2.4 学生对混合学习支持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63-64
  • 6.2.5 混合学习教学资源满意度调查结果64-65
  • 6.2.6 混合学习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结果65
  • 6.2.7 混合学习满意度的差异及相关分析65-69
  • 6.3 本章小结69-70
  • 结论70-73
  • 参考文献73-76
  • 附件 176-80
  • 附件 280-82
  • 附件 382-8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著84-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三届混合学习国际会议将于8月在北京召开[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贾健;;混合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价值工程;2011年28期

3 曾茂林;;主体摄入视野中有机混合学习理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8期

4 白颖;赵红顺;;混合学习理论在“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年11期

5 陈小娜;;浅析混合学习理论[J];青春岁月;2012年24期

6 汉书;混合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张豪锋,卜彩丽;混合学习的优势与运用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杨彩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方式——混合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6年33期

9 张志祯;齐文鑫;;提高混合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10 玉淑美;陆美玉;;混合学习的概念、层次及其应用[J];软件导刊;2007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珍珍;邹琳琳;;基于多Agent技术的混合学习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2 高卓;王少梅;;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新模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浦丽华;;《数字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突破点——混合学习法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韩冽;李泰峰;;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延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宏敏;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接受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方中玉;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权纬;混合学习模式下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5 刘文东;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任思增;混合学习在高中《技术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广圣;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钦;基于混合学习的研究型网络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锡江;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培训教育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颖;混合学习在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19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