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问题透视与教育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问题透视与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论文对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初步透视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来分析探讨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问题的教育对策。论文第一部分阐述了城乡理解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融合理论、社会身份认同理论、共存在论、他者性理论,为论文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通过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呈现出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于城乡理解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并就此探讨了伴随这种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而表现出来的偏见、歧视、疏远、冷漠等可能给学生、社会带来的危害。第三部分从制度、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不理解问题的原因,研究认为城市中心取向的制度政策等问题,影响并造成了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并逐步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在语言、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导致两种文明各抒己见,互不认同。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取向更是忽略了城乡学生之间的理解问题。第四部分,主要从政策制度、学校、社会、家庭等四方面提出解决措施,社会、学校、家庭等应重视城乡学生之间的理解教育,并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的、全纳的教育环境,包括平等尊重多样性的校园环境、社区文化等,使城乡学生能够在学校、社会的教育活动中相互交流与合作,消除城乡学生之间的错误认知与情感,从而达成相互理解。
【关键词】:城乡理解 城乡学生 学校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9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文献综述9-17
- 1.理解9-11
- 2.理解教育11
- 3.城乡理解教育11-12
- 4.国际理解教育12-13
- 5.多元文化教育13-16
- 6.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16-17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1.研究目的17
- 2.研究意义17-18
- (四)研究方法18-19
- 1.问卷调查法18
- 2.访谈法18
- 3.文献法18-19
-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理论基础19-22
- (一)社会融合理论19
- (二)社会身份认同理论19-20
- (三)共存在论20
- (四)他者性理论20-22
-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现状与问题22-38
- (一)现状调查22-34
- (二)容易造成的危害34-38
-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缺少城乡理解的原因分析38-45
- (一)国家做出许多政策努力,但根本机制尚未破解38-39
- (二)重视表象、现实问题的解决,忽视深层、精神心理层面39
- (三)城乡文化冲突、对立,两种文明互不包容39-42
- 1.中心—边缘式理解40
- 2.传统—现代式理解40-41
- 3.封闭式理解41-42
- (四)价值取向功利化42
- (五)教育对社会转型反应滞后42-43
- (六)教育目的功利化,片面追求升学率43-45
-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教育对策45-55
- (一)政府——建立健全制度与政策,增加资源投入45-47
- 1.完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5-46
- 2.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重视,颁发引导性的国家课程政策46
- 3.加大资源配置力度,给予农民工子女同城教育待遇46-47
- (二)学校——开展相关课程与实践活动,营造文化氛围47-50
- 1.开设城乡理解课程,学科渗透城乡理解内容47-48
- 2.加强普通话教学,拓宽学生交流途径48
- 3.交互参与实践活动,分享体会与心得48-50
- 4.学校应重视城乡理解教育理念,加强城乡学生对话50
- (三)社会——报纸、广播、网络等多渠道正面宣传50-52
- 1.媒体加强正面宣传,促进人的观念变革51
- 2.普及公共知识,体会被歧视者的苦恼,宣传相互理解51-52
- 3.营造宽容的社会氛围,建设一个全纳的社会环境52
- (四)家庭——正确引导,城乡家庭手拉手52-55
- 1.对城乡家长进行价值观引导,鼓励城市学生接纳农村学生53
- 2.家长成为综合学习时间的得力助手,加强友谊,共同成长53-54
- 3.身份置换,切身体会他样生活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2
-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62-66
- 附录二:教师调查问卷66-69
- 后记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学校教育的产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1期
2 李冬梅;网络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袁炳飞;学校教育信任及其建设原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4 林若红;生命教育——当前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J];中国发展;2003年03期
5 周静,司继伟;智慧培养:学校教育的主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康兔英;浅析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广少奎;论网络文化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9期
8 李家成;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J];人民教育;2004年21期
9 华桦;反思学校教育的角色化[J];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10 熊联超;;学校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心态?[J];中小学管理;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云;;论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开展[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2 吴小辉;魏琳琳;;让孤独与学生说再见[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王佩芳;;让科技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杨继生;;学校教育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李强;;学困生与学校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陆再勤;;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徐志球;;浅议电脑网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张鹤;;博物馆如何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摘要)[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9 廖永铭;叶永恩;;浅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联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胡蝶;;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几点思考——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建华;学校教育创新的难为与必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刘琴;教育不可划“墙”而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中国教育学会学刊学术研究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培训教育学术研究部主任 马成杰;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赖配根;学校教育要有大情怀[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上海市特级校长 特级教师 金哲民;学校教育不容忽视家长资源[N];东方城乡报;2014年
6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萍;将校训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4年
7 徐田金;家长期待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距离[N];济宁日报;2014年
8 许璋(作者为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学校教育的生命价值[N];金华日报;2005年
9 白建光;学校教育必须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10 浙江省宁波市老庙小学 罗树庚;学校教育能否摆脱家长的不当干涉[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滕志妍;世俗时代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振宇;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美国莫尔夫妇家庭学校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贺婧;生命视域中学校教育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晏云婷;郑州市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杨丽;初中生课外实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东;瑶山白裤瑶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杨玲玲;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玉金宇;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曾芝容;小学生秽语现象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范莹;消费文化境遇中学校教育的可为与难为[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韦尉;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乡理解的问题透视与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3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