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教育
发布时间:2021-10-27 04:25
新时期,昔日卓有成效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和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许多同学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特点,学习心理特点,人际交往特点,恋爱心理特点,择业心理特点等,突出分析了他们心理上的热点、疑点、难点,并根据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按照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趋势,结合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等邻近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若干教育策略。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1.1.1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1.2 有利于大学生顺利成才
1.1.3 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1.2 研究大学生心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3 研究大学生心理的主要方法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第2章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2.1 大学生的生理发育的特点
2.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2.2.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2.2.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2.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3.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3.1 我国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3.2 我国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3 港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3.4 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3.4.1 美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4.2 加拿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4.3 德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4.4 日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分析
4.1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4.1.1 自我意识概述
4.1.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4.1.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4.1.4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
4.2 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分析
4.2.1 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4.2.2 大学生学习的具体特点
4.2.3 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4.2.4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4.3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特点分析
4.3.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般特征
4.3.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目的
4.3.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特质
4.3.4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4.3.5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4.4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的分析
4.4.1 大学生恋爱的动机和目的
4.4.2 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4.4.3 影响异性大学生互相吸引与爱恋的心理因素
4.4.4 大学生恋爱中的误区
4.5 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分析
4.5.1 大学生的择业取向趋势
4.5.2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
4.5.3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
4.5.4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对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教育对策
5.1 对当代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
5.1.1 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5.1.2 塑造健全自我意识的途径
5.2 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5.2.1 增强学习动力,培养成就动机
5.2.2 加强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学分制
5.2.3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体现创造性教学
5.2.4 加强社会实践,培养科研能力
5.3 对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
5.3.1 在人际交往中作恰当的角色定位,知己知彼
5.3.2 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情、理、法,交往有度
5.3.3 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原则
5.4 对当代大学生科学恋爱观的培养
5.4.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5.4.2 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观教育
5.4.3 切实开展大学生的性教育
5.5 大学生择业心理准备与择业指南
5.5.1 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5.5.2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准备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张利庆,马伊蓓. 青年探索. 2003(04)
[2]平等互动:大学校园师生关系调查[J]. 汤瑞华. 中国青年研究. 2003(01)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 彭晓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4]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J]. 易凌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5]选择未来——广东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分析[J]. 郭正林. 青年研究. 1994(12)
[6]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J]. 许晓青,赵耀. 青年研究. 1994(12)
[7]论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 马建青.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3(02)
[8]略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教学方法[J]. 钟以俊,钱伯毅. 高等教育研究. 1991(03)
[9]高等学校厌学风的社会学分析[J]. 刘鹏,张述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4)
本文编号:3460868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1.1.1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1.2 有利于大学生顺利成才
1.1.3 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1.2 研究大学生心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3 研究大学生心理的主要方法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第2章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2.1 大学生的生理发育的特点
2.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2.2.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2.2.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2.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3.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3.1 我国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3.2 我国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3 港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3.4 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3.4.1 美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4.2 加拿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4.3 德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4.4 日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分析
4.1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4.1.1 自我意识概述
4.1.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4.1.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4.1.4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
4.2 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分析
4.2.1 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4.2.2 大学生学习的具体特点
4.2.3 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4.2.4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4.3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特点分析
4.3.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般特征
4.3.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目的
4.3.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特质
4.3.4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4.3.5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4.4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的分析
4.4.1 大学生恋爱的动机和目的
4.4.2 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4.4.3 影响异性大学生互相吸引与爱恋的心理因素
4.4.4 大学生恋爱中的误区
4.5 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分析
4.5.1 大学生的择业取向趋势
4.5.2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
4.5.3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矛盾
4.5.4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对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教育对策
5.1 对当代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
5.1.1 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5.1.2 塑造健全自我意识的途径
5.2 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5.2.1 增强学习动力,培养成就动机
5.2.2 加强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学分制
5.2.3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体现创造性教学
5.2.4 加强社会实践,培养科研能力
5.3 对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
5.3.1 在人际交往中作恰当的角色定位,知己知彼
5.3.2 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情、理、法,交往有度
5.3.3 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原则
5.4 对当代大学生科学恋爱观的培养
5.4.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5.4.2 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观教育
5.4.3 切实开展大学生的性教育
5.5 大学生择业心理准备与择业指南
5.5.1 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5.5.2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准备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张利庆,马伊蓓. 青年探索. 2003(04)
[2]平等互动:大学校园师生关系调查[J]. 汤瑞华. 中国青年研究. 2003(01)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 彭晓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4]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J]. 易凌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5]选择未来——广东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分析[J]. 郭正林. 青年研究. 1994(12)
[6]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J]. 许晓青,赵耀. 青年研究. 1994(12)
[7]论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 马建青.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3(02)
[8]略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教学方法[J]. 钟以俊,钱伯毅. 高等教育研究. 1991(03)
[9]高等学校厌学风的社会学分析[J]. 刘鹏,张述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4)
本文编号:3460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46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