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心理调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9:2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心理调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存在一定数量的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数量明显快速增长,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数量也随之增长。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调适,是指大学生弱势群体面对其学习、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采取的心理和行为上的调整策略,使大学生弱势群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自身、高校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本论文在解释大学生弱势群体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其内涵,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式主要集中在经济贫困、生理残疾和心理障碍这三方面。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方面分析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相关因素。大学生弱势群体对社会、高校、学生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特别是心理特点的探究,有利于人们更加了解这一群体。笔者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分析、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总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类型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此提出要重视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阐明了心理调适的功能和基本原则。如何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调适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积极发挥社会的调适作用,着力强化学校的调适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的调适功能,和努力提高自身的调适能力,需要这些内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进而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帮助其摆脱弱势地位的限制。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 心理问题 心理调适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1
【目录】:
- 摘要6-7
- 一、导论7-12
- (一) 研究背景、意义与方法7-9
- 1. 研究背景7-8
- 2. 研究意义8
- 3. 研究方法8-9
- (二) 研究动态与本研究的创新点9-11
- 1. 国内研究动态9-10
- 2. 国外研究动态10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10
- 4.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10-11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11-12
- 1. 大学生弱势群体11-12
- 2. 心理调适12
-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12-21
- (一) 问卷调查12-15
- 1. 调查对象和方法12-13
- 2. 调查内容13
- 3. 调查结果概述13-15
- (二)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形式15-16
- 1. 大学生经济弱势群体15
- 2. 大学生生理弱势群体15
- 3.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15-16
- (三) 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相关因素16-20
- 1. 社会因素16-17
- 2. 学校因素17-18
- 3. 家庭因素18-19
- 4. 自身因素19-20
- (四) 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不良影响20-21
- 1. 影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不利于高校发展20
- 2. 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成才20-21
- 3. 影响社会局面的和谐稳定,不利于社会进步21
-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分析21-25
- (一)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研究原则21-22
- (二) 大学生弱势群体总体心理问题分析的概况22
- (三) 大学生弱势群体不同类型心理问题分析22-25
- 1. 大学生经济弱势群体的心理分析22-23
- 2. 大学生生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分析23-24
- 3. 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分析24-25
- 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的对策建议25-37
- (一) 提高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调适的思想认识25-27
- 1.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调适的紧迫性25-26
- 2.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调适的必要性26-27
- (二) 秉持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调适的基本原则27
- (三) 采取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调适的有效策略27-37
- 1. 努力提高自身的调适能力28-30
- 2. 充分利用家庭的调适功能30-32
- 3. 着力强化学校的调适作用32-36
- 4. 积极发挥社会的调适作用36-37
- 五、结语37-39
- 参考文献39-41
- Abstract41-43
- 附录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佩峰;简论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史正东;;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特征分析及解决对策[J];才智;2008年03期
3 郭竹梅;;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崔晴;赵雄辉;;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5 罗会德;;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J];党政论坛;2008年08期
6 尹小萍;申永丰;;论大学生心理调适的时代性及其能力提升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7 童晓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8期
8 马礼;;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4期
9 陈志勇;;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魏小琳;论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扶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小娟;[N];金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铮;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心理调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6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