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0:04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青年群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对内蒙古科技大学的3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将测得结果分为不同专业、性别、年级、民族、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因素,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并有效管理压力,为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做贡献。本文研究结果得出:1、在专业上,文科生、理科生和体育生在个人烦扰、学习烦扰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消极生活事件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文科生压力源各维度均分高于理科生和体育生,感受到的压力水平较高。文科生、理科生和体育生在应对方式的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性别上,男生和女生在压力源的各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男生压力源各维度均分高于女生,感受到的压力水平较高。男生的应对方式和女生的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在年级上,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在压力源的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同年级的压力感由大到小依次为:大二、大四、大一、大三。1-4年级的学生在自责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应对方式的其他5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家庭情况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个人烦扰和学习烦扰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消极生活事件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体验到的压力感大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应对方式的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在民族上,汉族及少数民族在压力源的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的压力感微微大于汉族。汉族及少数民族在应对方式的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6、在生源地上,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在压力源的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学生的压力感高于乡村大学生。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在应对方式的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7、通过相关分析显示,解决问题与自责、幻想、逃避、个人烦扰呈现显著负相关,与求助呈现显著正相关。自责与求助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幻想、逃避、合理化、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呈现显著正相关。求助与逃避、个人烦扰呈现显著负相关。幻想与逃避、合理化、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呈现显著正相关。逃避与合理化、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呈现显著正相关。合理化与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呈现显著正相关。个人烦扰与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呈现显著正相关。学习烦扰与消极生活事件呈现显著正相关。8、通过一系列回归分析显示,个人烦扰对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有较好的预测性。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对自责-应对方式有较好的预测性。个人烦扰和学习烦扰对求助-应对方式有较好的预测性。学习烦扰对幻想-应对方式有较好的预测性,学习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对逃避-应对方式有较好的预测性。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对合理化-应对方式有较好的预测性。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2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研究价值11-12
- 2 研究现状12-18
- 2.1 有关压力的研究12
- 2.2 有关应对方式的的研究12-13
- 2.3 国内压力以及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13-16
- 2.4 国外压力以及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16-18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1
- 3.1 研究对象18-19
- 3.2 研究方法19-20
- 3.2.1 文献资料法19
- 3.2.2 问卷调查法19-20
- 3.3 统计及研究20-21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21-40
- 4.1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结果与分析21-27
- 4.1.1 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结果与分析21-22
- 4.1.2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结果与分析22-23
- 4.1.3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结果与分析23-24
- 4.1.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压力研究结果与分析24-25
- 4.1.5 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结果与分析25-26
- 4.1.6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结果与分析26-27
- 4.2 不同专业、性别、生源地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差异性27-33
- 4.2.1 大学生不同专业的应对方式情况比较27-28
- 4.2.2 大学生不同年级之间的应对方式比较28-30
- 4.2.3 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的应对方式比较30-31
- 4.2.4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应对方式比较31-32
- 4.2.5 大学生不同生源地之间的应对方式比较32-33
- 4.3 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33-34
- 4.4 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34-40
- 4.4.1 大学生压力与解决问题 -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34-35
- 4.4.2 大学生压力与自责 -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35-36
- 4.4.3 大学生压力与求助 -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36-37
- 4.4.4 大学生压力与幻想 -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37-38
- 4.4.5 大学生压力与逃避 -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38
- 4.4.6 大学生压力与合理化 -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38-40
- 5 结论40-42
- 6 建议42-43
- 6.1 善于发现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42
- 6.2 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工作42
- 6.3 将心理教育纳入必修课,,培养自我教育能力42
- 6.4 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到各学科教学中 . 6.5 营造优良的心理社会环境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件46-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方红;浅议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刘凤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问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3 赵广平;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J];山东电大学报;2005年02期
4 刘杰;论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对教育[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年04期
6 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9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