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13:13
本文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农村初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再加上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堪忧。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有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识与行为,教学中也有很多培养方法与对策,但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开展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对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进行梳理,然后在访谈的基础上,形成研究的基本思路,最后采取问卷调查法,以宁乡县三所农村初中学校的30个班级的学生与相应的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老师为被试,测查了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以及教师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状况,在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良好,在知识与智慧维度上得分最低,在仁慈维度上得分最高。2、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态度良好,但认知情况不尽如人意。3、语文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显著。在对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教师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总结如下:1、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不均衡2、教师未形成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3、教师缺少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笔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1、重视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2、关注教学过程,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 农村初中生 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10-14
- 1.1.1 选题缘由10-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4-17
- 1.2.1 概念界定14
- 1.2.2 理论基础14-17
- 1.3 研究现状17-22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7-21
- 1.3.2 国外研究现状21-22
- 1.4 研究方法22-24
- 第二章 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24-34
- 2.1 研究对象24
- 2.2 调查工具24-26
- 2.2.1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认知调查问卷(教师卷)24-25
- 2.2.2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价量表(学生卷)25-26
- 2.3 调查程序26-27
- 2.4 调查结果27-34
- 2.4.1 农村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自我评价27-31
- 2.4.2 教师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状况31-33
- 2.4.3 各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33-34
- 第三章 问题分析34-38
- 3.1 存在的问题探究34-35
- 3.1.1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不均衡34
- 3.1.2 教师未形成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34-35
- 3.1.3 教师缺少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35
- 3.2 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35-38
- 3.2.1 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35-36
- 3.2.2 学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较单一36
- 3.2.3 农村学校对积极心理品质不够重视36-38
- 第四章 对策建议38-44
- 4.1 重视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38-40
- 4.1.1 积极评价的“馈赠”38-39
- 4.1.2 积极情感的“学科美”39-40
- 4.2 关注教学过程,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40-42
- 4.2.1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40-41
- 4.2.2 钻研课程教材,挖掘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41
- 4.2.3 倡导均衡发展,审视被忽视的积极心理品质41-42
- 4.3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42-44
- 4.3.1 完善学校管理,增加师生的认知42-43
- 4.3.2 重视家庭教育,增进沟通与交流43
- 4.3.3 聚焦社会渠道,增强培养的意识43-44
- 第五章 结语44-46
- 5.1 结论44
- 5.2 研究局限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50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50-52
- 附录B: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价量表(学生卷)52-56
- 附录C : 积极心理品质认知调查问卷(教师卷)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科宇;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J];克山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 林桂辉;浅谈初中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教育[J];三明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纵艳芳;初论裁判员的心理品质[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4 徐丽萍;浅论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作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5 熊捍红;谈谈大学生专注心理品质的培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沈通俊;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构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7 梁启文;在教学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8 陈忠根;;制约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朱艳妮;;医科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宋刚;;校长应当怎样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晶;曲淑丽;许哲;;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崔应珉;贾成祥;张书文;徐江雁;陈德p
本文编号:415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1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