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
本文关键词: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是人的创造力发展与发挥的结果,是人的创造力产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总和。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的创造力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文化之所以是创造力之源,在于蕴含其中的创造"基因"。文化转化为个人创造力须经历对多样文化的接触交流、理解认同、融合建构等过程。作为创造力之源的文化,其独有的特征是先进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学校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作者单位】: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文化 创造力 创造力培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学校文化特色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20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发展人的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党和国家所强调的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关于人的创造力的研究文献很多,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但随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文化对于人的创造力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文化作为创造力之源的机理分析关于文化与创造力的关系,较早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彬;无意识心理活动与科学创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蔡厚勇;;大学文献信息检索课主体创造力资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祖燕飞;祖健;;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贺长元;;开发全民创意: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徐秀芝;试论修辞中的远程比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涂小琼;艺术形式与视觉真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高岭;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象征寓意和氛围象征功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熊淑英;;意会知识显性化的意义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9 吴林博;;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10 孙进;;德国大学教育的日常文化与创造力培养——一项在德国波鸿大学的案例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玲玲;;创意产业兴起的条件及其思考[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朱存明;;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全兴;;审美思维教育: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肖安宝;;资源创造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珂;;论古代汉诗讽刺的形态与风格[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田金亭;基于CAT的中学生创造力评价技术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7 周春水;问题与创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郝丽;意商的认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鹏;关于设计中如何进行主动视觉思维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红亮;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主体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朱平原;情绪状态影响高中生远距离联想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金;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芳;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刀青原;阿昌族户撒刀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攀;生存系统的社会性设计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董昌秀;格式塔异质同构论视域下的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译;工作记忆广度和中央执行功能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熊华娜;从苗文化原型到“人性的神庙”[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波 ,刘拓;试论高校创造力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1期
2 苗成彦,程京华,张玉梅;我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02年06期
3 周劲松;论美术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4 王彦;;学生数学创造力的培养途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4期
5 林莉;;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4期
6 余悦;贺雯;;英国中小学创造力培养与面临的困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05期
7 赵鸣;;创造力的内隐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学理论;2012年08期
8 崔光成;;日本小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年02期
9 刘学兰;儿童创造力教育的体系构建[J];教育导刊;1996年10期
10 涛宇;;创造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J];现代特殊教育;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加好;;论创造力的结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振文;王瑞;;计算机辅助“图画教学”与中师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3 高永吉;;发展创造力教育 迎接新世纪挑战[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杨伟刚;王有智;宋宝萍;申继亮;;中德教师创造力内隐观及其归因的比较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孙丽丽;;注重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成俊;;浅谈珠心算与创造力培养[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春梅;;探究式学习与创造力培养[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李治国;韩爱珍;;浅谈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A];山西省创造学会创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专辑[C];2001年
9 陈章鸣;;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的运用[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田海霞;;让思维结出创新的硕果——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昀;美国:标准化教学扼杀孩子创造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苏军;应试教育阻碍创造力培养[N];文汇报;2010年
3 河南省宁陵县刘楼乡吕集小学 张跃;培养创造力,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N];学知报;2011年
4 朱丽慧 周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N];济宁日报;2009年
5 张泽科;创造力的火把是怎样点燃的?[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创造力培养:不要对结果过度关注[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记者 张学珍;重视孩子创造力渐成共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8 马抗美 翟立原;2000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情况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青少年,创造未来的力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10 勉县九冶幼儿园 胡艳丽;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N];汉中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丰海;谈涂鸦美术对幼儿创造力潜意识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付前前;影响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生成之关键因素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
3 李艺潇;高职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王列富;创造力及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丽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军;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管理因素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4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