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伯格曼技术哲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22 15:04

  本文关键词:伯格曼技术哲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伯格曼技术哲学独特的理论给了研究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教育中的技术问题。在阐述伯格曼技术哲学中经典的"装置范式"、"聚焦物与聚焦实践"等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论证了现代技术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以及教育中"聚焦物与聚焦实践"存在的意义和所处的境遇。最后,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守护教育中的"聚焦物与聚焦实践",使其成为教育的中心而避免受到现代技术的吞噬,让技术、人和教育在其相互关系中各得其所。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教育技术 技术哲学 装置范式 聚焦物与聚焦实践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国家一般课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CA130020)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参与式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KYLX_066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引言技术发展至今,从对起初萌芽“巫术”的不屑,到津津乐道技术革命的伟大力量,再到对技术的哲学反思,人类对技术的认识经历了恐惧、崇拜以及反思三个阶段。在教育领域,同样也有学者认识到了技术所引发的问题,如索磊[1]对教学技术“工具理性”进行了批判,认为“教学实践理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颜士刚;李艺;;论技术教育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创造和累积[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2 汪基德;郝兆杰;;关于教育技术应以人为本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3 叶晓玲;李艺;;论教育的“教育—技术”存在结构及其中的延异运动——基于技术现象学观点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4 傅畅梅;陈凡;;伯格曼“装置范式”的技术本质观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赵乐静,郭贵春;我们如何谈论技术的本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2期

6 苗雪红;;教育现象学之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1期

7 余小茅;;试论教育的保守性及其价值探寻[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06期

8 朱利霞;;重申教育的保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6期

9 索磊;;“教学技术理性批判”的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世春;从海德格尔到鲍尔格曼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明明;;技术进步与艺术的民主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3 彭学农;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外部性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姜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5 王婷;;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6 田润锋;;哈贝马斯重建批判理论的致思理路[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7 马迎春;;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的科技批判思想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8 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流变与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O@化强;;公平、正义的证成及实现路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崔酣;郑晓芳;;新兴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董金平;;作为社会的身体——女性身体改造的质询与批判[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吕俊杰;;从低碳技术创新看技术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9 俞吾金;;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黄伟程;许斗斗;;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6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庆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东梅;马尔库塞的“单面社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少婷;近现代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与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任国营;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郑选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淼;高科技异化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英;;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朱春艳,陈凡;欧美当代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内涵、依据和存在的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巨乃岐,邢润川;试论技术理性及其批判[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林慧岳;夏凡;陈万求;;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多重关系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柳海民;;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J];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04期

6 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7 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8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9 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10 王琴,杜华,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长松,陈凡;走向多元化的俄罗斯技术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肖小云 ,田木;精心结撰的精品力作——评《技术哲学》一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刘大椿;;关于技术哲学的两个传统[J];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4 万仁松;;两种技术哲学划分的困境与反思[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5 易显飞;;论两种技术哲学融合的可能进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林慧岳;丁雪;;技术哲学从经验转向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及其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7 洪啸涛;开展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研究[J];江淮论坛;1985年04期

8 舒英;;边缘学科中的认识科学与技术哲学[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2期

9 洪啸o,

本文编号:472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72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