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20:13
本文关键词:《礼记》中的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在以往的教育界对《礼记》乃至儒家礼学的探索研究中,学者们更多的是注重从《礼记》的某个篇目,结合后人的注解,从教育的目的、作用,教学的方法、原则以及尊师重道等方面加以阐述,对《礼记》的整体内容进行纵观与分析的文章不是很普遍,但《礼记》中整体思想对人产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应该被重视。《礼记》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是连贯的、一致的,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心性和行为,对现代的教育以至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此类传统加以重新整理,发现《礼记》独有的特征和价值。本研究立足已有的文献和史料,对《礼记》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整合,突出《礼记》对群体的教育作用。本研究以礼为基础,把教育思想细化为教育内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分五部分对《礼记》中的教育思想加以解读。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评述,突出本研究对以往研究的补充与创新,本部分包含了本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以礼的起源和礼的本质为起点,从礼的角度分析教育的起源,从心理调节、道德教化、思想整合、社会控制四个方面突出礼的教育价值。教育之本源与教育之价值就构成了第二部分的主旨:礼之教育内涵。第三部分节选儒家的经典记载:“从心所欲不逾矩”、“毋不敬,俨若思”、“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作为三个小部分的标题,论述了礼的教育目的。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主体部分,包含了礼的教育内容,以家族为界限,内外分别以“亲亲”和“长长”来展开叙述并加以反思,突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最后一部分为礼之教育途径,首先列举了《礼记》中礼的各种外在要求,整理礼的外在规训,其次说明个人对礼的内化也十分重要,要内外相结合才能够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所以特别叙述了从“外行”向“内德”的转化。
【关键词】:《礼记》 礼 教育 教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1.1 研究的目的11-12
- 1.1.2 研究的意义12
- 1.2 已有的研究成果述评12-18
- 1.2.1 已有的研究成果13-17
- 1.2.2 已有研究的述评17-18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8-19
- 第二章 礼之教育内涵19-27
- 2.1 教育之本源19-22
- 2.1.1 礼的起源19-20
- 2.1.2 礼的本质20-22
- 2.2 教育之价值22-27
- 2.2.1 心理调节22-23
- 2.2.2 道德教化23-24
- 2.2.3 思想整合24-25
- 2.2.4 社会调和25-27
- 第三章 礼之教育目的27-32
- 3.1 “从心所欲不逾矩”27-28
- 3.1.1 本义:遵循礼而不失自由27-28
- 3.1.2 “从心所欲不逾矩”与当今教育目的的关系28
- 3.2 “毋不敬,俨若思”28-30
- 3.2.1 本义:追求敬让之道28-30
- 3.2.2 “毋不敬,俨若思”对当今教育目的的启示30
- 3.3 “以和邦国,以谐万民”30-32
- 3.3.1 本义:以和为目的30-31
- 3.3.2 “和邦国,谐万民”与当今教育目的的契合31-32
- 第四章 礼之教育内容32-42
- 4.1 “亲亲”:家族内的教育32-36
- 4.1.1 成人礼仪式32-35
- 4.1.2 孝悌观念35-36
- 4.2 “长长”:家族外的教育36-40
- 4.2.1 敬老与养老37-38
- 4.2.2 尊师与重道38-40
- 4.3 礼的教育内容之于当代教育的反思40-42
- 第五章 礼之教育途径42-47
- 5.1 外在行为教育42-44
- 5.2 内在德性教化44-45
- 5.3 “外行”向“内德”的转化45-47
- 结语《礼记》教育体系的反思47-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5-56
- 承诺书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亚斐;;“和”与礼学的本体论意义[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2 翁贺凯;两汉《礼记》源流新考——从《郭店简与〈礼记〉》谈起[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3 刘丰;论家礼中的政治意识及其政治作用——以《礼记》为中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张自慧;;古代“礼治”的反思与当代和谐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汤婧;;从《礼记·大学》看《论语》中的君子人格[J];学理论;2012年28期
6 张晚林;翁后发;;从儒家教育思想看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以《礼记·学记》为诠释中心[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1期
7 徐仪明;王纪波;;《礼记》崇高之“畏”及其认知困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523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2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