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8:0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同情 量表修订 成就目标 积极自我态度 大学生


【摘要】:自我同情,是指个体能体验到对自己的友善和宽容,客观地看待自己遭受的痛苦以及自身存在的缺点,认为所有人都会有类似的经验。自我同情是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能避免个体出现自我中心、自恋等倾向,已被研究证明与积极的认知、情感、行为有关。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两项研究:在第一项研究中,先对自我同情量表进行修订,然后引入成就目标变量,对成就目标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以期能有效测量大学生自我同情、成就目标的概况;在第二项研究中,系统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自我同情、成就目标的概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江苏省某城市两所高校1607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修订后的自我同情量表包含自我宽容、孤独感两个分量表。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69、0.821、0.859。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所以,修订后的自我同情量表能有效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同情概况。成就目标量表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02、0.808、0.736、0.848。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成就目标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所以,成就目标量表能有效测量大学生的成就目标概况。(2)选用修订后的自我同情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同情的分量表分和总分均值都高于理论中数。大学生自我同情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担任过学生干部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差异、有就业意向与无就业意向差异。大学生自我同情的学校差异、性别差异、专业差异等不显著。(3)选用成就目标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成就目标的三种类型得分均值都高于理论中数。大学生成就目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生源地差异、担任过学生干部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差异、有就业意向与无就业意向差异、计划获得的最高学历差异。大学生成就目标的学校差异、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等不显著。(4)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关系: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掌握目标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绩—回避目标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同情分别正向、负向影响成就目标中的掌握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研究最后对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自我同情 量表修订 成就目标 积极自我态度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前言8-1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0-26
  • 2.1 自我同情研究综述10-22
  • 2.1.1 自我同情概念提出的背景10
  • 2.1.2 自我同情的概念10-12
  • 2.1.3 自我同情的组成12
  • 2.1.4 自我同情与自尊的关系12-13
  • 2.1.5 自我同情的测量方法13
  • 2.1.6 自我同情的相关研究13-22
  • 2.1.7 自我同情研究的评价22
  • 2.1.8 本研究中的自我同情22
  • 2.2 成就目标研究综述22-26
  • 2.2.1 成就目标的概念22-23
  • 2.2.2 成就目标的结构23-24
  • 2.2.3 成就目标的相关研究24-25
  • 2.2.4 成就目标研究的展望25
  • 2.2.5 本研究中的成就目标25-26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6-29
  • 3.1 研究目的26
  • 3.2 研究假设26
  • 3.3 研究方法和思路26-27
  • 3.3.1 研究方法26-27
  • 3.3.2 研究思路27
  • 3.4 研究意义27-28
  • 3.4.1 理论意义27-28
  • 3.4.2 实际意义28
  • 3.5 创新之处28-29
  • 第四章 研究一修订自我同情量表和检验成就目标量表的信效度29-41
  • 4.1 研究目的29
  • 4.2 研究方法29-32
  • 4.2.1 研究工具29
  • 4.2.2 对量表进行双向翻译29-30
  • 4.2.3 选择被试30-31
  • 4.2.4 数据分析31
  • 4.2.5 分析方法31-32
  • 4.3 研究结果32-41
  • 4.3.1 修订自我同情量表32-38
  • 4.3.2 检验成就目标量表的信效度38-41
  • 第五章 研究二研究大学生自我同情和成就目标的关系41-54
  • 5.1 研究目的41
  • 5.2 研究方法41-42
  • 5.2.1 选取被试41-42
  • 5.2.2 研究工具42
  • 5.2.3 数据处理42
  • 5.3 研究结果42-54
  • 5.3.1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现状42-47
  • 5.3.2 大学生成就目标的现状47-52
  • 5.3.3 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关系52-54
  •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54-66
  • 6.1 大学生自我同情量表的修订54-55
  • 6.2 成就目标量表的信效度分析55
  • 6.3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现状55-59
  • 6.3.1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概况55-56
  • 6.3.2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特点56-59
  • 6.4 大学生成就目标的现状59-63
  • 6.4.1 大学生成就目标的概况59-60
  • 6.4.2 大学生成就目标的特点60-63
  • 6.5 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关系63-66
  • 6.5.1 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相关关系63-64
  • 6.5.2 大学生自我同情对成就目标的回归关系64-66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7.1 研究结论66
  • 7.2 研究创新66-67
  • 7.3 不足与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4
  • 附录74-79
  • 附录1 正文表 4-6 题项内容74
  • 附录2 自我同情预测问卷74-76
  • 附录3 正式问卷76-79
  • 致谢79-80
  • 个人简历8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崇莲,李宏翰,黄希庭;中学生成就目标的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2 毛晋平;成就目标理论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刘翠英;职校生成就目标特点的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5期

4 梁宇颂,李进宏;大学生成就目标的分析及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2期

5 李洪玉,李源,张兴利;学生成就目标结构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6 邬洪妙,陈一叶;表扬方式对儿童成就目标的影响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Z1期

7 苏红,李艳华;成就目标理论与我国的课程改革[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刘建科;周路平;;成就目标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董好叶;;初中生成就目标、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年24期

10 赵春兰;金志成;;大学生成就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韬;;成就目标对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孙丹;王美芳;;城乡青少年的能力理论、成就目标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邓淑红;;成就目标分类研究新进展[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4 袁颖洁;章凯;;成就目标与员工的变革型领导偏好的关系及其影响的路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宋广荣;伍新春;吴建民;;小学生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成就目标、学业成绩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曲宁;刘红宁;;成就目标与表演焦虑[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时路;;死亡焦虑启动下成就目标、掌控感、依恋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勇杰;姚梅林;;合作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者的学习成效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旭;朱海;马偕;岳鹏飞;;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赵丽琴;;成就目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及展望[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松;自我调节学习中成就目标的动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军;大学生成就目标和综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芬;大学生成就目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范英;大学生成就目标与学习责任心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婧;银川地区小学生成就目标、学业求助现状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源;成就目标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6 祁俊贤;成就目标、任务情境对完成操作性智力游戏任务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0年

7 岳丹;成就目标理论对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潘海霞;大学生成就目标与成长水平相关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9 于婷婷;高一、高二学生数学成就目标调节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梁国胜;中小学生成就目标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03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03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