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
发布时间:2017-08-04 18:36
本文关键词: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
【摘要】:教学理念是为了某种教学的利益、在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理想教学的基本观念。主体性教学理念是在社会与教育界对“人”的不断重视的基础上所推崇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主体性教学理念只有走向教学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主体性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的方法论基础就是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的基本理论。本文主要是一个从理念到实践的转换研究,包括三个层次:理念向实践转换的对象研究,即主体性教学理念的研究;主体性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的方法论说明,即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理论的说明;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过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对主体性教学理念及其操作转换的方法论基础的分析与说明。一方面是运用文献法来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概述,包括教学理念的界定、主体性教学理念提出的背景、原因、内涵。本文认为主体性教学理念是把学生看作一个可以独立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是对主体性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的方法论也就是对教学理念操作转换基本理论的说明。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提炼教学理念中内含的核心教学思维;挖掘教学理念中内含的教师核心教学行为;分析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其次,分析主体性教学理念中包含的教学思维。主要包括主体性教学理念中的教学观与教学操作思路,即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唤醒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再次,分析主体性教学理念中内含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启发学生思维与引导主动学习、友好对话与互动交往、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最后,分析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主要有教育信念与教育智慧、教师的观察力与应变力、教师的对话与交往能力、教师创设教学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主体性 教学理念 教学思维 操作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24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引论11-19
- 1.1 研究的缘起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8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8-19
- 第二章 主体性教学理念及其操作转换的方法论基础19-32
- 2.1 教学理念的界定19-20
- 2.2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提出20-22
- 2.2.1 主体性教学理念提出的背景20-21
- 2.2.2 主体性教学理念提出的原因21-22
- 2.3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内涵22-26
- 2.3.1 主体性的特征22-25
- 2.3.2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内涵25-26
- 2.4 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26-32
- 2.4.1 理念与实践的关系26-28
- 2.4.2 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转换的必然性和可能性28-29
- 2.4.3 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的原理29-32
- 第三章 主体性教学理念中包含的教学思维32-36
- 3.1 教学思维的概念界定32
- 3.2 主体性教学理念中包含的教学观32-34
- 3.2.1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33
- 3.2.2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核心教学观33-34
- 3.3 主体性教学理念中包含的教学操作思路34-36
- 3.3.1 唤醒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34-35
- 3.3.2 锻炼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35-36
- 第四章 主体性教学理念中内含的教学行为36-41
- 4.1 教学行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性36-37
- 4.2 启发学生思维与引导主动学习37-38
- 4.3 友好对话与互动交往38-40
- 4.4 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40-41
- 第五章 主体性教学理念操作转换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41-45
- 5.1 教育信念与教育智慧41-42
- 5.2 教师的观察力与应变力42-43
- 5.3 教师的对话与交往能力43-44
- 5.4 教师创设教学环境的能力44-45
- 参考文献45-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1-52
- 承诺书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振林;“主体间性”是个应该给予消解的无意义的概念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坤庆;人性、主体性与主体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华卜泉,朱广海;教师主体性研究的基本特征:心理学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肖川;教学、活动与交往[J];教育导刊;2001年Z1期
5 李晓蕾;对主体性教育有关争论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10期
6 孙喜亭,成有信,褚洪启,黄崴,田慧生,陈建翔;人的主体性内涵与人的主体性教育[J];教育研究;1995年10期
7 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年07期
8 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621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2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