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二战”史观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变革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德国“二战”史观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变革与启示
【摘要】:"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比较德育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德国 “二战” “二战”史观教育 政治文化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德国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协同演化机制研究”(CUGL14042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51.6
【正文快照】: “二战”史观是当代德国(本文所指的德国均不包括1949~1990年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基本内涵是德国民众对于“二战”历史抱有的态度、立场和观念,一般涉及纳粹政权及其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等。“二战”史观对战后德国的政治发展特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兆胜;;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2 刘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困惑成因及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李俊;王功琪;;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缺失和阻隔[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孙希磊;;社会公德的制度性培育——兼论梁启超的社会公德理论[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6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赫宸;王文邦;;主客体关系视域下的自我评价确认[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8 刘国建;高晓钟;陈年强;梁均宁;;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刘国建;;基于面向对象教学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实效性探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张立国;;从“教学结构”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教育技术理论建构的哲学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毅红;;公德教育与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许瑞芳;;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理论与方法[A];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论丛(第2辑)——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志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方秋明;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孟凡东;东亚现代化研究的经济文化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春玲;理想的现实建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淑娜;论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小伟;中学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婷婷;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探析[D];安徽大学;2011年
6 卢雁;论转型社会中媒体的角色与功能[D];复旦大学;2011年
7 武英江;舆论流言与权力对抗[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太星;论哈贝马斯“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9 李佳;过程本体论视域的社会进化过程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方华芳;W樤拭魉闹纸煌掷嘣诟咧杏镂慕萄е械脑擞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平安;精神和道义的忏悔——二战后德国的战争赔偿历程[J];社会观察;2004年02期
2 景德祥;德国为什么能忏悔[J];世界知识;2005年10期
3 景德祥;再谈德国的忏悔[J];世界知识;2005年15期
4 杨艳华;;德国人能正视战争历史的原因探析[J];思想战线;2009年S1期
5 孙立新;黄怡容;;德国政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反思[J];史学史研究;2010年02期
6 景德祥;德国:反思历史,一波三折[J];世界知识;2005年21期
7 安尼;;德国战后初期关于“集体罪责”的争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苏惠民;愧疚: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J];21世纪;1995年02期
9 孙恪勤;对德国处理历史问题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09期
10 景德祥;二战后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曲折过程[J];学习月刊;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胜;;感受德国人的民族风格[J];校园心理;2006年08期
2 佚名;;德国人“刻板”背后的诚信和善良[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11期
3 于源;;中国人和德国人——记冯冠平教授[J];国际人才交流;1992年07期
4 杨佩昌;;脸部表情放松的德国人[J];教师博览;2013年12期
5 姜楠;;德国民调:2/3民众愿为帮助贫困儿童纳更多税[J];中国社会组织;2014年06期
6 林风;德国人的“抠”[J];好同学;2005年01期
7 柯岩;;读懂德国人[J];少年作文辅导(中学版);2006年Z1期
8 徐笑红;;德国的“和谐社会”[J];新闻世界(社会生活);2007年10期
9 施展;;死心眼的德国人[J];青年博览;2007年17期
10 谢侯之;;爱管闹事的德国人[J];现代青年(细节版);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志成;;战后德国欧洲政策的历史演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2 任超;;德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演变——从央行独立性角度的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3 威廉·瑞伯亨格;梁洁;;中世纪至今德国的城市和国家:现代市民社会在城市传统中的起源[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4 奥伊根·蔡博;王维江;吕澍;;1903年:德国记者蔡博眼中的上海[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5 杨云珍;;德国极右势力的现状、成因及影响[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6 熊月之;;德国学术访问记[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7 王国伟;;赴德国学习交流印象[A];第二届全国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张文红;;浴火重生:德国左翼党的前世与今生[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蒋涛;李刚;邹凌;;德国耳鸣治疗技术进展简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外国人不再把德国作为移民首选[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张梦;德国无法吸引“最好的大脑”[N];中国商报;2007年
3 本报驻慕尼黑记者 吴筠;德国人精打细算过日子[N];文汇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卓宏勇;学技术容易 学德国人精神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郇公弟;啤酒涨价触动德国人神经[N];人民日报;2008年
6 施洛德;重建家园:德国人讲究建筑安全[N];建筑时报;2008年
7 王怀成;多数德国人对经济前景悲观[N];光明日报;2008年
8 ;越来越多德国人变成素食者[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陆群新;过半德国人表示新增收入不舍得花[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戎昌海;今年德国人将削减旅游开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苑爽;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处理德国战争赔偿问题的政策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永明;德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兵工事业的影响(1928-1938)[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路文勇;论欧洲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月;德国宗教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畅;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德国人形象探微[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王竞楠;德国标准化与德国崛起[D];山东大学;2013年
4 沈辰成;别理德国人!?美国对德反亲善政策探微,1944-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晓;试析冷战后德国军队域外行动的动因与困境[D];外交学院;2013年
6 白雪;试析统一后德国的联合国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晓岭;桀骜难驯的权力—德国立宪艰难之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刚;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9 梁芬;德国的欧盟政策[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蒋健健;德国知识分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1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2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