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数字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对策研究
【摘要】:在数字化学习中,长时间的互联网使用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失焦问题,学习专注、自我监控和计划、互联网使用的娱乐偏好是其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注意力培养解决方案,包括自主型课堂教学、自我管理训练和互联网使用建议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实施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实验班进行教学干预,结果表明:利用注意力培养方案可以提高实验班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在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广度方面都有显著性作用,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转移和集中性上作用有限。同时,该方案对于优等生的注意力提升具有明显效果,对于中等生和困难生则效果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注意力失焦 教学对策 学习科学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在网络时代,快速更新的海量信息汹涌而来,人们的注意力处处掠影却又转瞬即逝。我们在网上似乎总是很忙碌,可最后却往往是一无所获。无限量的信息与极其有限的注意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哈伯特·西蒙[1]在几十年前就预见性地提出,信息需要消耗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梅;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成都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朱永祥;小学生元认知技能培养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师保国;元认知训练方法研究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殷恒婵,孟庆茂,钱铭佳;恩师~(TM)(MC~2Study~(TM))对提高中小学生注意力水平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6 徐平;;围棋活动对儿童注意力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7 张灵聪;郑晖;林莹;;不同学业成绩初一学生注意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8 刘勇;书法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注意力康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3期
9 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信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10 张灵聪;注意稳定的训练与“注意稳定训练仪”的研制[J];漳州师院学报(自科版);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栾生;网络传播时代的编辑观念更新[J];编辑之友;2001年02期
2 杨昌军;;提倡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J];才智;2012年09期
3 王栾生;从CJFD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看我国网络书刊资源的优化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09期
4 孙虹瑞;;浅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邱学宗;;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实施[J];成功(教育);2009年05期
6 刘曼;;浅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9期
7 姚国章;张治安;丁水军;;面向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变革[J];经济学情报;2000年05期
8 周安;;高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浅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6期
9 师保国,廖承琳;个性化教育中元认知训练的意义及其实施[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刘文;廉欢;;单一被试实验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佩钰;姜永杰;;NJ22A在儿童注意力测试、训练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迟立忠;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注意特征比较及注意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过仕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禹;排球运动员智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周详;高效率学习中情绪干扰抑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伟;职业体育的注意力经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张亚杰;5-6岁儿童数学活动中的元认知发展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微;元认知和学习动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鞠霞;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洪进;中师花鸟画意笔写生新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翠玲;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程洪玲;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飞飞;简易自我放松催眠缓解学习疲劳的脑电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鲁;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初始阶段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仙都;合作学习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蔡静;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2 董奇;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性质的相关、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3 王文中;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开设围棋选修课[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4 张德云;素质教育的好形式——围棋[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程素萍;学生思维元认知训练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1期
6 程素萍;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03期
7 朱永祥;小学生元认知技能培养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8 朱德全;数学问题解决的表征及元认知开发[J];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9 单志艳;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概述[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王艺武;围棋纳入高校研究生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锋;;数字化学习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S1期
2 李莉玫;孙凤东;;关于应用播客构建个体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周建华;姚永清;;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09期
4 ;关注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终身教育专家各抒己见[J];成才与就业;2010年21期
5 毛布;余淮海;;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与应用——自贡市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践[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张升飞;;企业数字化学习及其评估指标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2期
7 缪秋菊;;浅谈数字化学习的体系架构[J];职教论坛;2010年14期
8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张民生;;数字化学习:面向未来的学与教方式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10 胥小捷;;不能漠视数字化学习的不足[J];成才与就业;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佳;张柏英;;干部培训类院校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欧毅;张凯;张云山;陈颖;许闽广;;基于Bb康复医学数字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对比分析与思考[A];2013海南省第五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吴峰;;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十个研究主题(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张奎亭;数字化学习方式提高民警“三大能力”[N];人民公安报;2007年
2 记者 康磊;让子弟兵尽享数字化学习乐趣[N];长春日报;2010年
3 时报记者 路熙娜;首批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投用[N];滨海时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杨光;盐城一小:立足学科教学推进数字化学习[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5 长宁区社区学院副院长 长宁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宋亦芳;学在数字长宁 乐在知识网络[N];文汇报;2009年
6 寿宁记者站 缪淑秀;寿宁芎坑建成全省首个“奥鹏”数字化学习示范村[N];闽东日报;2010年
7 记者 孟杨斌 通讯员 余小熊 上城报道组 陈宏萍 刘婷婷;上城区被命名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N];杭州日报;2010年
8 陆阳 谢雨芬 龚晓辉;我市首家数字化学习社区平台开通[N];湘潭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敏;慈溪成为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N];宁波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安娜 通讯员 陈亚斌 孙晓东 徐天光;可移动的学习仓:“走到哪儿学到哪儿”[N];中国社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凤翔;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玉玺;“遗传与进化”数字化学习系统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书明;数字化学习中知识组织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小华;地震致残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丽佳;英特尔—教育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远;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4 马前;数字化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全胜;职业学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友贵;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D];南昌大学;2010年
7 喻征;集聚优势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数字化学习空间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8 焦斌斌;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丹丹;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殷旭彪;基于设计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1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2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