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0:31

  本文关键词: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 疼痛共情 ERP研究


【摘要】:从情感角度而言,共情被定义为疼痛主体对疼痛客体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上的反应。而持认知观点的学者认为共情可以被界定为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疼痛客体的想法和情感状态。共情让我们在了解他人的感受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利他行为抑或亲社会性行为。此外,共情让个体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做出积极有效的帮助行为。人具有社会性,共情能力的发展远比对目标疼痛状态单纯的共鸣复杂。近来脑成像研究表明,疼痛共情受到社会因素的调节,如个体间的情感联接、引起疼痛的主体是否故意、疼痛对象的经济地位等。社会经济地位作为重要的社会性因素,个体不仅能够认识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包括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而且能够认识他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本研究既考虑主体因素又结合客体因素探查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是行为研究,探究感知主体的主观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实验二则这控制主观经济地位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疼痛客体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以及调节发生的时间阶段。实验一控制被试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采用2(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高主观经济地位组,低主观经济地位组)×2(刺激类型:疼痛,非疼痛)的混合设计,其中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为被试问设计,刺激类型为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对共情客体的疼痛程度评分(1-9九点量表评定,1代表不疼痛,9代表非常疼痛)、难受程度评分(1-9九点量表评分,1代表不难受,9代表非常难受)作为行为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在疼痛程度评分上,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分组的主效应差异显著,高主观经济地位组的疼痛共情水平显著低于低主观经济地位组;刺激类型的主效显著,即被试对疼痛刺激的共情水平显著高于非疼痛刺激。在难受等级评分上,高主观经济地位组对接受疼痛刺激的难受程度低于低主观经济地位组,但差异不显著。实验二用ERP技术探查了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加工的时间进程以及神经基础。通过主观社会经济量表的得分和访谈相结合对被试进行筛选,以控制被试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差异。选取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三种职业:大学教师、企业经理以及党政领导,以及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三种职业:人力车夫、收废品者、农村雇工制作成图片作为线索刺激,目标刺激为成对的疼痛—非疼痛场景图片。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刺激类型并在脑电采集结束后对所有刺激进行1-9级评定。行为数据显示,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个体对疼痛刺激的疼痛共情程度显著高于非疼痛刺激的共情程度。脑电结果表明,早期P1成分上,高经济地位与低经济地位所诱发的疼痛共情差异不显著。在N1成分上,刺激类型和经济地位的主效应均显著。在晚期P3成分上,经济地位和刺激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刺激类型与半球水平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经济地位与刺激类型以及半球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上述实验结果揭示个体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认知会影响疼痛共情,而且社会经济地位信息对疼痛共情的调节发生在共情的自动化加工阶段。
【关键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 疼痛共情 ERP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研究背景9-21
  • 1.1 共情9-10
  • 1.1.1 共情的定义9-10
  • 1.1.2 共情的意义10
  • 1.2 疼痛共情10-15
  • 1.2.1 疼痛者与疼痛共情10-12
  • 1.2.2 观察者与疼痛共情12-14
  • 1.2.3 疼痛共情的核心脑区14
  • 1.2.4 疼痛共情的ERP研究14-15
  • 1.3 社会经济地位与疼痛共情15-17
  • 1.3.1 社会经济地位与生理疼痛15
  • 1.3.2 社会经济地位与疼痛共情15-17
  • 1.4 问题提出17-19
  • 1.4.1 研究述评17-19
  • 1.4.2 研究意义19
  • 1.5 研究框架19-21
  • 2 实验一 感知主体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21-27
  • 2.1 研究目的21
  • 2.2 研究假设21
  • 2.3 研究对象21
  • 2.4 研究材料21-22
  • 2.4.1 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量表(SSS-A)21
  • 2.4.2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21-22
  • 2.4.3 疼痛共情图片22
  • 2.5 研究设计22
  • 2.6 研究流程22-23
  • 2.7 结果23-25
  • 2.7.1 两组被试控制变量测量结果23
  • 2.7.2 疼痛程度评定数据23-24
  • 2.7.3 自我难受程度评定数据24-25
  • 2.8 讨论25-27
  • 3 实验二 疼痛客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27-37
  • 3.1 研究目的27
  • 3.2 研究假设27
  • 3.3 研究对象27
  • 3.4 研究材料27-28
  • 3.4.1 刺激图片27-28
  • 3.4.2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28
  • 3.5 研究设计28
  • 3.6 实验程序28-29
  • 3.7 数据采集及分析29-30
  • 3.8 结果30-35
  • 3.8.1 行为数据30
  • 3.8.2 脑电数据30-35
  • 3.9 讨论35-37
  • 4 总讨论37-39
  • 4.1 总讨论37-38
  • 4.1.1 观察者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37
  • 4.1.2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信息对疼痛共情的调节作用37-38
  • 4.2 不足与展望38-39
  • 5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9
  • 附录49-57
  • 致谢57-59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真波;黄宇霞;;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2 黄宇霞;罗跃嘉;;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ERP研究[J];心理学报;2009年09期

3 孟景;陈有国;黄希庭;;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624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24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