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发布时间:2017-08-10 05:25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隐性课程


【摘要】:隐性课程隐含于课堂内外,通过心理暗示作用于学生。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三大支柱,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机构,为隐性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更为持久。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非权力影响力、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创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鲜明的延伸体系三个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作者单位】: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隐性课程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二战以来,心理学在积极研究心理疾病的相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对心理疾病的过分关注和研究,导致多数心理学家忽略了对人的力量的关注,忽略了对正常人群的研究,忽略了对生命中美好东西的构筑和对健康人群实现人生价值的帮助,而这些正是积极心理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丹妮;隐性课程与素质教育(Ⅰ)——有形无声的校园环境及其延伸[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1期

2 张俊;谈隐性课程的两大特点[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杜希民;张建中;高谦民;;“隐性课程”及其可控因素探讨[J];中国电子教育;2003年03期

4 史晓红;试析课堂中的隐性课程[J];教育探索;2003年03期

5 杜希民,张建中;“隐性课程”及其可控因素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新荣;关于隐性课程的文化学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4期

7 李洋;隐性课程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孔凡芳;从课程的基本要素看隐性课程的界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24期

9 王燕;;浅谈课堂中的隐性课程与教学机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冯海伦;;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袁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649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49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