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11:04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以教育资源供给中的问题和教育特征为逻辑起点,以解答教育资源如何实现充足供给的问题。教育及教育资源具有供给特征。教育兼具投资性和消费性,教育所产生的收益可分为投资收益和消费收益。属性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各层次教育的公共物品属性程度不一,具有谱系特征。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其公共物品属性程度由高到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与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越来越凸现,各层级教育的公共性程度也越来越高。教育是准公共物品,决定了教育供给的特征是教育是由政府和个人两个主体共同完成的。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决定理论。教育资源充足为达到公平和效率目标具有最基础性保障作用,而教育资源充足性受到经济发展阶段、政府重视程度以及教育资源供给渠道等多方面的影响。采用1998-2012年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Panel-VAR模型对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资源供给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经济发展阶段对教育资源充足度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脉冲反应显示,经济发展阶段对教育资源充足度的影响效应更持久,教育资源供给渠道的多元化能大幅度提升教育资源充足度,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力有限、并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并进一步对教育资源的充足性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研究得到相关的政策启示:1、教育资源供给的提供主体可以根据不同阶段教育的公共物品属性对不同阶段的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在保障政府履行好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主体责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不同务教育阶段的成本分担机制,形成政府与市场两种方式优势互补的教育资源供给机制,有利于改善教育资源供给的充足度。2、教育资源供给的充足性是一个依赖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内生渐进过程,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一定是影响教育教育资源充足度决定性因素,因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本身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而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教育资源供给渠道的多元化是改善教育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教育资源供给 公共物品 充足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11
- 1.2 选题意义11-12
- 1.3 相关研究综述12-16
- 1.3.1 教育资源供给的有关理论12-15
- 1.3.2 教育收益相关理论15-16
- 1.3.3 教育属性相关理论16
- 1.4 本文研究思路16-18
- 1.5 本文的研究特色18-19
- 1.5.1 研究重点18
- 1.5.2 研究创新点18-19
- 第2章 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理论分析19-33
- 2.1 教育的内涵、功能及特征19-23
- 2.1.1 教育的内涵19-20
- 2.1.2 教育的功能20-22
- 2.1.3 教育的特征22-23
- 2.2 教育资源供给特征23-25
- 2.2.1 教育的投资性与供给特征24
- 2.2.2 教育的阶段性与供给特征24-25
- 2.3 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内涵25-26
- 2.4 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影响因素26-33
- 2.4.1 发展阶段对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影响26-28
- 2.4.2 政府的重视程度对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影响28-29
- 2.4.3 渠道的多元化对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影响29-33
- 第3章 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实证分析33-43
- 3.1 教育资源供给充足性的国际比较33-37
- 3.1.1 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33-35
- 3.1.2 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来看35-36
- 3.1.3 从教育资源供给主体的多样性来看36-37
- 3.2 面板VAR模型设定与数据描述37-38
- 3.2.1 面板VAR模型设定37
- 3.2.2 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37-38
- 3.3 实证检验38-43
- 3.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38-39
- 3.3.2 面板VAR模型估计39-40
- 3.3.3 冲击反映40-41
- 3.3.4 稳健性检验41-43
- 第4章 基于实证研究的政策启示43-46
- 4.1 正确处理政府在教育资源供给中的位置43-44
- 4.2 对不同阶段的教育引入差异化的市场机制44-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黎;刘婕纾;;我国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生态观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9期
2 沈红;张青根;;我国个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应的计量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年01期
3 周雪娟;;基于需求层面的高等教育供给分类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4年36期
4 刘振滨;郑逸芳;刘淑兰;;论公平视角下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11期
5 杨文正;熊才平;江星玲;周杰;;公共服务外包视角下教育信息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6 王华;魏凤;;公平视角下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7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常欣;;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8 魏杰;王韧;;“二元化”困境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J];学术月刊;2006年08期
9 席卫群;西方国家促进教育发展的财税政策及借鉴[J];涉外税务;2002年02期
10 D.布鲁斯·约翰斯通,李红桃,沈红;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688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8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