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本文关键词:微信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占用了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为避其弊而取其利,将微信转换成对学生体育运动有价值的教育手段,可通过发起群聊互动交流、分享资料营造环境、定期推送延伸课堂、注册公众号发起共鸣、新老结合创新方法等途径来实现,在实现过程中还要注意建立有效激励制度、科学组合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微信传播特点、获得家长理解支持等事项.
【作者单位】: 广西中医学校;
【关键词】: 微信 青少年学生 辅助教学 应用途径
【分类号】:G807;G434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工具.微信以其智能、便捷、免费等特点,迅速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微信发展到今天,已实现快速推送语音、文字、图片、视频并支持多人群聊等诸多功能,特别是其“语言聊天及语音文字转化”功能,即使在移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青少年学生违纪心理的分析与调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10期
2 王占柱;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李长红,石寿东;青少年学生的营养与健康[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闫弘宇;杨海燕;;论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2期
5 张美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7年06期
6 张秀娟;;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职业;2007年23期
7 娄章胜;袁校卫;;网络游戏情景下青少年学生角色架构的理性认知及实现策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6期
8 李春霞;崔晓萍;李倩;辛显雪;;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的现状调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2期
9 周天梅;龚群英;;汉羌彝青少年主观幸福比较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向民;张静;;我国青少年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对1995~2011年间287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大均;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季慎英;;汉、维族儿童与青少年美感体验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莹;;青少年学生时间自我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岑国祯;张剑锋;余骏;杜卫;;在若干价值观影响因素上对青少年学生公众观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胡珍玉;张郭莺;谢曙光;;宁波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面向基层 加强基层 全面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A];第十七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9年
9 张大均;赵丽霞;;青少年社会自我发展特点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立;殷丽娟;彭晓明;唐珂;;青少年心身疾病现状与讨论[A];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N];北京日报;2000年
2 小魏;国家筹集资金投建青少年活动场所[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业清;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N];光明日报;2000年
4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通讯员 周莹 徐伯庆 记者 叶桂华;青少年太阳能研究基地落户大冯[N];泰州日报;2009年
6 区教宣;关心青少年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N];西藏日报;2000年
7 ;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郝卫江;青少年学生健康不容忽视[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吴宇;科技创新需要“异想天开”[N];江苏科技报;2007年
10 林琳邋崔凤山 本报记者 何秀丽;65%学生上网目的为查找资料[N];哈尔滨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玉冰;现代中日社会的青少年自杀现象及其社会的、心理的原因的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牟英;应对方式对青少年生活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文渊;青少年探究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戴巧云;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丰峰;青少年自强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晓婧;青少年感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高霞;论信息化时代的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志茜;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玉萍;青少年学生家庭满意度的结构和相关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石之昌;青少年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5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0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