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20:07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消费文化 青少年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教育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今天,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占据着越来越大的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消费文化所代表的理念正在悄无声息地漫步于全球的各个角落。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价值观念的变迁,兴起于西方的消费文化在中国已经找到了生根、发芽与结果的土壤,它正在以其自身的逻辑和价值旨趣深刻影响着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特别是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生成时期的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来说更具深远的影响。因为社会责任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品质,这种品质的生成、发展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所处的时代境遇是密切相关的。当前,置身于消费文化中的青少年社会责任感面临养成困境,因此,基于消费文化的视角,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进行研究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应然追求与实然诉求。本文立足于消费文化的背景以青少年社会责任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费文化中青少年价值观进行实然关照,从中发现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探求,希冀有的放矢地提出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策略,推进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生成与发展。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理论蕴涵进行阐释。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责任的内涵、责任与义务的概念辨析、责任感的内涵与结构、社会责任感的内涵与外延。第二部分,明确消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从学理上探讨消费文化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契机与困境。本研究认为消费文化中青少年价值选择自由的激发以及消费权利与自由的彰显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提供了契机。而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自我责任感方面,享受权利的过度彰显与承担责任的难以体认以及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诱发,难以形成对合理性生活方式的体认;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自恋者”的显现,致使社会责任意识受到搁浅以及个体化价值的过分张扬,造成了公共价值的难以体认。在民族责任感方面,符号消费的国际性,削弱青少年的民族身份认同以及“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侵蚀着青少年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第三部分,着眼于消费文化所型塑与影响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影响进行实然关照,目的是探求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研究认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青少年在消费权利与责任的认识与把握上存在不足;缺乏对消费的合理性认识以及正确的自我认同;缺乏在公共生活中对关系性共同体的体认;民族认同呈现出式微态势。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消费文化的不良影响;学校缺乏对消费教育中的责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视;青少年群体自身的特点以及家庭消费教育的欠缺。第四部分,直面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困境,提出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策略。首先,发挥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学校德育理念上,转变德育理念取向,关注消费教育中的责任话题;在社会责任感教育目标上,确定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总体目标,也就是建立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核心素养体系;在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上,围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体系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在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与对策上,注重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与对策的有效落实。其次,优化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消费文化环境。在家庭环境上,强调家庭消费教育的正确引导,父母应该养成正确的教养方式以及消费习惯;在社会消费文化环境上,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文化环境,政府应健全社会监管体系以及净化网络文化。
【关键词】:消费文化 青少年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导论13-23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3-15
- (一) 问题的提出13-14
- (二) 研究意义14-15
- 二、研究综述15-18
- (一) 国外有关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研究16
- (二) 国内有关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研究16-18
- 三、核心概念界定18-19
- (一) 消费文化18
- (二) 社会责任感18-19
- (三)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19
-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19-20
- (一) 研究内容19
- (二) 研究思路19-20
- (三) 研究方法20
- 五、创新与不足20-23
- (一) 研究创新20-21
- (二) 研究不足21-23
- 第一章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理论蕴涵23-29
- 一、责任的内涵23-24
- 二、责任与义务的概念辨析24-25
- 三、责任感的内涵与结构25-26
- 四、社会责任感的内涵与外延26-29
- 第二章 消费文化: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时代境遇29-41
- 一、消费文化:内涵与特征29-33
- (一) 消费文化的内涵29-31
- (二) 消费文化的特征31-33
- 二、消费文化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影响33-41
- (一)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契机33-34
- (二) 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困境34-41
- 第三章 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成因41-67
- 一、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实表现41-62
- (一) 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41-45
- (二) 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总体状况45-59
- (三) 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59-62
- 二、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62-67
- (一) 消费文化的不良影响62-63
- (二) 学校对消费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特别是消费教育中的责任问题关注不足63-64
- (三) 青少年群体自身的特点64-65
- (四) 家庭消费教育的欠缺65-67
- 第四章 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策略67-83
- 一、转变德育理念:关注消费教育中的责任话题67-69
- 二、确立消费文化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总体目标69-74
- (一) 权责意识与消费理性69-70
- (二) 社会同情心与公共精神70-72
- (三) 民族身份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72-74
- 三、围绕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体系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74-77
- (一) 法律教育与消费责任教育75
- (二) 社会同情心教育与公共精神教育75-76
- (三) 历史文化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76-77
- 四、注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与对策的有效落实77-81
- (一) 遵循社会责任感教育机制,渗透价值引导77-79
- (二) 丰富现有德育课程的显性资源:促进责任认知的发展79
- (三) 开展多样的主题活动:隐性合理消费观和生活价值观的引导79-80
- (四) 参与社会实践:发展社会同情心和公共精神80
- (五) 构建人人参与的班级生活:推动社会责任感养成80-81
- 五、优化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消费环境81-83
- (一) 强调家庭消费教育的正确引导81-82
- (二) 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文化环境82-83
- 结语83-85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89-95
- 致谢95-9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晓华,傅田泉;当代青年学生权利意识透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金生,
本文编号:852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5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