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冷漠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冷漠
【摘要】:目前对"教师冷漠"研究存在缺陷,教师冷漠指的是心理消极及行为不作为,其影响师生关系及教育改革效果。这是由教师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学生家长的冷漠、部分教师自我效能感低下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通过增强激励措施的针对性,提升教师社会影响力,完善教育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度。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关键词】: 教师冷漠 危害 教师参与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近来,“教师冷漠”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范跑跑”尚未谢幕,“杨不管”又已登场,一时间“教师冷漠”成为众人关注对象,但其并未在理论和实践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冷漠”作为一个独立课题的研究,还非常之少。一、教师冷漠的研究现状及定义1.教师冷漠的研究现状“教师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严志莉;;影响教师参与新课改程度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5期
2 傅维利,刘磊;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压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英;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选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罗兴根;教育平等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两种态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查啸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翟莉;学生家庭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远位变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司诺;;从功能主义教育观看中学语文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宋红霞;;浅议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关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何爱霞;简论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5期
9 白秀杰;;改制后的师范专科学校教师心理压力及调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钱民辉;论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苹;;美国激进的非学校化思潮[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3 扈海鹂;;中国后农业税时代的“非同质性”农民[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吴涛;;网络教育的教育社会学批判[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国兵;;我国教育政策的手段性功能初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季苹;;美国激进的非学校化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纪春梅;;西藏农牧民子女学业成就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以拉萨七县一区农牧民子女学业成就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家鹏;;“金砖四国”教育平等程度与高等教育竞争力关系的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飞龙;中日本科课程的比较研究与课程理论探索[D];厦门大学;2009年
2 马雷军;教育优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方智毅;我国当前公共消费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顾辉;教育: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预演一项对H市两所高中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黄祖军;农户对子女教育投入的行为逻辑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杨红;拉祜女童的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付娜;民族大学(学院)的特有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教育对农村成员社会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小霞;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及其社会分层效应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谢凡;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辨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4 白春燕;高中择校的教育社会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衍忠;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马杰;班级学生地位分化状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文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平等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赵红霞;长春市初中数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莹;当代教育分层隐含矛盾的辨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2 马健生;教师:何以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0期
3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4 邵光华,顾泠沅;关于我国青年教师压力情况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5 傅维利;教育研究原创性探析[J];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6 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7 丁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问题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8期
8 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创新与教育观念转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王丰葵;;论师生情感在教学中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3 梁凯毓;;对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4 魏玲;;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2010年01期
5 沈卫才;;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探析[J];新课程(教师);2010年02期
6 赵贵生;;教师,由专制型走向民主型[J];师道;2010年03期
7 胡江霞;;在倾听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教书育人;2010年05期
8 吴菊云;;教师与校本课程的开发[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2期
9 赵四鸿;;教师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大众商务;2010年04期
10 苏凤鸾;;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翠玉;;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赵光明;;素质教育下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闭秀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朱承敏;;民办学校管理艺术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李红军;;提高教师亲和力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6 廖正贵;;健康的心灵=和谐的人生——浅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袁鹰;;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8 李玲;;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9 赵晓曼;;试论课堂气氛的营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10 曹芳智;;以人为本 彰显特色 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平 辽宁大学副校长;从教学入手重建大学师生“从游”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廖保平;师生关系不能被功利主义所牵制[N];法制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戴丽丽;法学生想毕业先上“法庭”[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记者 康磊;我市成立督察组专查办学不规范[N];长春日报;2011年
5 记者 朱梦聪;贵州20万教师参与“大家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董拽鱼 市中原街中学教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N];太行日报;2010年
7 市高级技工学校 贺国华;用爱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N];咸宁日报;2010年
8 张中 复旦大学中文系;从“老师”到“老板”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辛成;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N];铜川日报;2010年
10 徐彦纳;浅议学生对教师好感的培养[N];喀什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蓉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慧君;中学教师物理教学科研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熊华军;意义生成:当代大学教学价值的新取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燕;大学英语教学中幽默运用的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程慧智;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晓芬;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花;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和合”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马燕;独立学院师生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曹向容;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观形成因素与生成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宋景芬;初中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梁天;初中阶段师生互动行为对教学效率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9 宋影;论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构建[D];燕山大学;2010年
10 李淑贤;社会学视野下的有效教学交往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3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