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课外补习教育中师生关系伦理性与契约性的博弈

发布时间:2017-11-10 03:17

  本文关键词:课外补习教育中师生关系伦理性与契约性的博弈


  更多相关文章: 课外补习教育 师生关系 伦理性 契约性


【摘要】: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促使课外补习教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市场。与此同时,师生关系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师生关系中的伦理性和契约性在课外补习教育中存在着博弈,重视课外补习教育师生关系的伦理性正是抑制课外师生关系失范的必要手段。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课外补习教育是一种由私人自行购买的学校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服务。它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笔者针对课外补习教育中最为敏感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课外补习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较之学校主流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明显地表现为一种伦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丽玲;课外补习: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外补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2 王建军;家教和学校教育:走不出的恶性循环[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4 黄平;蒋平;;冲突与和谐:补习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6期

6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吴飒;唐灵芝;;补习与中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吉;;关于补习教育的再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4 王巧红;;试论补习教育的起因、现状及前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许政法;;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6 沈百福;杜晓利;;城市家庭教育支出:一个案例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7 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8 宋洪珍;;教育补习之评价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8期

9 黄平;蒋平;;冲突与和谐:补习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钱国英;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深圳的调查[J];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海平;;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亚伟;赵卫亚;;从分层模型视角看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朵;对“有偿家教”中不同角色的心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孙岩;对“助学所”的社会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涂瑞珍;上海城乡普通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及教育负担状况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伟平;A外语培训学校商务模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6 许政法;兰州市家庭选择课外辅导的影响因素之质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余时中;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蕴哲;对延边地区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的几点思考[D];延边大学;2006年

10 赵静;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的重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乔;假日补课与自主学习[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3期

2 谢丽玲;课外补习: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外补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3 钟宇平,雷万鹏;公平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J];教育与经济;2002年01期

4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5 雷万鹏,钟宇平;中国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实证研究:1985-1999[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6 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平;孩子的心愿[J];安徽教育;1980年12期

2 赵克瑜;这是一场韧战[J];江苏教育;1980年07期

3 田秉锷;学生·孩子·朋友——从称呼的改换谈《最后一课》抒情的含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我们是怎样贯彻中小学学生守则的[J];人民教育;1980年03期

5 张少寒;;谈“园丁”[J];人民教育;1980年07期

6 季轩;;师生之间[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7 培元;;“尊师主题班会”之后[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8 赵克瑜;;班主任工作回顾[J];江苏教育;1980年04期

9 毕振彤;;浅谈教学中的严格要求[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叶德政;;关于《从百草到三味书屋》的几个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富小;;略述罗从彦及其理学思想[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3 胡平;孟昭兰;;母-婴依恋关系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陈沁怡;;台湾地区职校学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结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赵三再;;对陶行知先生提倡“艺友制”的思考[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6 陈志昂;;以陶为师引深师德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7 默晋虎;;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侯怀银;;论陶行知关于教育民主化理论与实践[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9 李添翼;;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伟卓;;浅谈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法律视野中的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段福德(河南信阳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高教研究室);应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李海兵 赖美华;浅谈教师的人格效应[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宝敏;成功少不了非智力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智辉 晓絮;观念创新乃营销之本[N];中国企业报;2000年

6 田萍 顾斌;住手!“教师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7 程雁雷;法的工具性价值与伦理性价值[N];光明日报;2000年

8 张德庆;刑警学院制定《学生管理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N];光明日报;2000年

9 宋成剑;也说制度伦理和伦理制度化[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崔秀珍;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红兵;企业伦理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7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伯军;不干涉内政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富博;居住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陈秀萍;论法律的伦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希斌;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玉生;经济发展的伦理审视[D];广西大学;2001年

3 倪胜利;中学民主教学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茂艳;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望妮;试析影响外语学习中“冒险精神”的社会情感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春梅;主体性体育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苏延骏;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崔玉明;私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64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64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