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
本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 实验教学 创新模式 心理咨询 危机干预 团体辅导 网络平台
【摘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缺乏科学的实验平台,难以满足青年学生心理多样化的需求,教育效率偏低。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西南交通大学建构了以创新性高水平实验平台为基础,以服务全体学生为导向,心理实验与心理咨询相结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在服务学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汶川抗震救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基金】: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P09077)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研究与实践意义1.问题的提出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在校大学生面临的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中因人际交往、学习、恋爱、择业等原因引发的心理障碍不断增多,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高校大学生的心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宁维卫;世纪初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与教育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陈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宁维卫;赵慧;;西部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宁维卫;徐建;;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宁维卫;陈丽;;科学发展观与心理重建——灾后重建的心理学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陈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音乐调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倩;刘博娜;;当代高职大专生的心理困惑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02期
2 王俊虹;刘淑红;吴志东;;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心理应激状态的变化[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03期
3 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22期
4 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6期
5 何树德;;地震情景再现对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共病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6 宁维卫;刘娣;卜蕊;;研究生心理状态调查与教育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娣;宁维卫;;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陈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宁维卫;赵慧;;西部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宁维卫;陈丽;;科学发展观与心理重建——灾后重建的心理学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利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玉敏;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5.12”地震灾民心理危机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曾秀梅;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薇;湖南自然灾害后矿山恢复和重建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邓莉萍;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媛媛;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周阳;灾后心理援助的系统动态学分析及管理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汪虎;灾后临时性室内居住空间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黎;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娣;新时期研究生心理素质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2 宁维卫;世纪初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与教育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宁维卫;徐建;;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陈丽;刘娣;;震后人群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赵慧;马岳德;;价值观引导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和意义[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高庆,宁维卫;知识经济与高校创新教育改革[J];软科学;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芳;钟秋莲;赵琳玲;董兆怡;;高职院校心理服务模式迈向专业化之路[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马惠霞;山西省大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成效评估[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黄永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高教论坛;2010年07期
4 霍阳;;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1年08期
5 王迪;;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健康问题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6 ;建设全方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济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巡礼[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7 宁维卫;陈丽;徐建;马岳德;张涛;;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段长远;;大学生轻生现象及其干预[J];南都学坛;2009年06期
9 孙宏斌;续晓飞;;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9期
10 冉超凤;;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辉;李蔓荻;祖娜;;加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探索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万承龙;凌云熹;蔡昌群;吴明飞;万勤;;热线电话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北京印刷学院[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4 张立信;;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福建晋江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6 湖北省建始一中课题组;周福轩;罗晓燕;吴清华;;“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杨柳青;;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尚平均;;心理健康对美术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性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缪国俊;;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让他们茁壮成长[A];云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淮英;;心理健康教育与中专生的社会化过程[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少成;心理咨询 一种挽留生命的努力[N];工人日报;2004年
2 ;白家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模式[N];四川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李田;呼兰孟家乡“新农合”创新模式惠及百姓[N];黑龙江日报;2008年
4 李妍;创新模式 亮点频闪[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李芸;思科推出“协作型创新模式”[N];科技日报;2009年
6 ;江北:创新模式 推进“民心”公园建设[N];重庆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张春恒;乌鲁木齐电信创新模式提升窗口服务[N];人民邮电;2008年
8 董家声;心理咨询呼唤专业人才[N];大连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邱曙东;心理咨询“准入门槛”暂缺[N];解放日报;2007年
10 茂文;专家:消费企业亟须创新模式加强终端自救[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铁;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模式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琦玮;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刘国岩;我国创新型大企业的构建及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郭卫东;技术预见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6 叶宝忠;基于技术转移集合体模式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肖雁飞;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旭;基于区域特色的重庆市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姜红;基于技术关联性视角的产业创新模式与技术选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赵鹏飞;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劲杨;现代创新理论与地矿科技攻关创新模式探析——以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2 刘利;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汤俊;面向自主发展的汽车产业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高沫丽;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周雅玲;情境教育创新模式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6 王黎娜;基于创新模式选择的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7 丁丹;论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余浩;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模式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9 孙阿楠;软件服务创新模式演化及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梁金凤;中小学网校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73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7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