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论观点的远程教育课程界定及其特点
本文关键词:基于课程论观点的远程教育课程界定及其特点
【摘要】: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课程的现实情况,从课程论的角度全面认识远程教育课程是一项基础工作。远程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远程教育课程在课程要素或属性层面上应以经验为主导,在课程功能或作用层面上应以活动和进程为特点,在课程层次或结构层面上应是一种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的结合。远程教育课程不应过分强调课程的学术性和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课程标准和纲要,而应由远程教育机构按照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应强调学生经验的获取,重视课程的动态性和过程性。这些特征突出地体现在远程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在21世纪初,优质网络课程及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当时全国范围内开展过多项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由许多知名高校的专家们组织队伍开发了网络课程,试图将之运用到当时刚启动不久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中,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但后来的实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3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梁书凤;;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红英;三种主流课程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宏薇,陆作生;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特点及关系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8 王笃勤,卜焕芳;自主学习与教材把握[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程可拉,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百年发展轨迹的原因分析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熊青玲;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郑伟;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平;关于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特征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2 朱肖川;论远程教育课程建设和使用的管理体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7期
3 曾海军;范新民;;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框架的思考——以公共服务、典型应用及公益资源为导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3期
4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5 姜德刚,郝德永;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李渊;浅谈信息环境的演变[J];河北科技图苑;2005年02期
7 孙福万;远程教育:一种后现代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8 史学正,黄学溥;论课程的文化性格[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9 彭虹斌;论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3期
10 王德如;;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娟;;德国《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2 方新立;;远程教育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若干问题的探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1年02期
3 樊福印;;浅谈远程教育课程与过程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8期
4 顾英玲;毛怀周;;远程教育课程面授辅导趋势的优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金梅;刘建设;;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模式比较与现状分析[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陈春燕;;浅析美国ETV(Enhanced TV)在远程教育中的构建模式[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长松;美国公立中小学远程教育现状如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记者 张仕洪、通讯员 张治鹏;荆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湖北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全宏 本报通讯员 田瑞芳;泽州远程教育花开果飘香[N];山西日报;2006年
4 苏迅;滑县远程教育助农致富[N];安阳日报;2007年
5 陈树荣 王卉玲;广州平均14个中小学生一台电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闫丽荣;浅谈网络教育[N];陕西日报;2003年
7 杨晓;营造“家、校”互联模式[N];四川日报;2006年
8 舒奇缤;网络教育向我们走来[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9 ;让项目带动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N];甘肃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晓爽;促进教育虚拟社区观望者有效参与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伍丽媛;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和评价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李敬东;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晓云;渝东南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有效性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孙雪荧;美国农村教师培养计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课堂中的交互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58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5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