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1485例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和应对方式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8 00:01

  本文关键词:1485例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和应对方式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应激 应激源 应对 中学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分析中学生心理常见应激源和应对方式,为了解中学生心理需求和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取1485例学生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简化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学习压力因子与人际关系因子得分分别是1.37±0.84和1.27±0.91,为最主要的应激源。问题解决因子得分2.73±0.56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应对方式。应激源和应对方式在年级、学习成绩,家庭因素等分层因素存在差异。相关性总体上,问题指向等积极应对方式与应激源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应激源呈正相关。结论中学生日常生活构成心理应激源,应关注发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学生,在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应激是当机体不能对应激源做出有效反应时所产生的心理、情绪以及身体上的紧张性反应,而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因素则为应激源。应对是应激过程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处理复杂境遇、付诸努力以解决个人或人际的困难,进而控制、减轻、容忍应激源所带来的影响的一个过程。曹亚杰[1]认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男,郑胜圣,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2 刁咏梅;王俊凤;李少波;;青少年精神疾病与应激源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3 邓沛荣;刘燕花;宋玉芬;隋菊英;刁咏梅;;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心理应激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4 曹亚杰;司继伟;;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5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6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7 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郑胜圣;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8 崔明,敖翔;中学生焦虑、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9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10 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赵贵芳,李传琦,孙良民,杨杰;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怡;;省重点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2 魏晓波;;东乡族中学生个性、自我及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李可;魏亚栋;;我国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应激与应激源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蓝瑞琼;王鸣;赵林林;;理工中专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黄园媛;王兴梅;;玉树民族中学藏族学生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8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9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10 甘秀英;聂衍刚;罗蕴琪;;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刘丽;;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马亚平;马宁;;家庭环境变迁与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照研究[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曹煜波;张凯;;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锻炼类型对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邱达明;;师范院校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8 周琳;钟球;高翠南;蒋莉;陈瑜晖;许卓卫;;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健康需求量表的信度、效度及敏感性评价[A];中国防痨协会科普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傅素芬;刘健;唐光政;陈红卫;张雪红;;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综合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宝;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模式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9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监狱警察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经;毒品依赖者童年期虐待及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文星;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娟;中学生自立人格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焦金梅;大专生的嫉妒及其与情绪调节、应对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海琼;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技能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艳霞;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2 马伟娜;杨惠峰;;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3 王兰爽;刘森;;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4 王景丽;王远昶;祝书文;李化武;;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诱发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年03期

5 王延祜,翟静,张天亮,刘金同,陈修哲,王为强,韩炜;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4年01期

6 黄桂玲;;农村高中生压力源的调查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7 郑占杰;王冠军;;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8 刘建勋,,李莲芳,杨桂伏,钱俐,唐万斌;精神分裂症社会心理诱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4年03期

9 卢世臣,翟金国;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1999年03期

10 俞觉鸣;凌荣华;沈杰;郑全全;;高中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1302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02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