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及其累积效应

发布时间:2018-01-07 01:46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及其累积效应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社会适应 保护性因素 危险性因素 累积效应


【摘要】: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受多种危险性和保护性因素的影响,探讨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累积效应对于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危险性和保护性因素可以从领域、与结果的关联性和稳定性程度等角度进行划分;危险性因素的累积效应模型主要有叠加、恶化、饱和及中介模型,保护性因素的理论模型主要有补偿、保护和挑战模型,但实际应用中较少考虑各类模型的整合;社会适应不良的干预趋向于采用包括个体、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在内的多元综合性生态学方案。
[Abstract]: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adolescents is influenced by many kinds of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on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social maladjustment of adolescents is discussed.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can be divid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field, the relevance and the stability degree of the result. The cumulative effect models of risk factors mainly include superposition, deterioration, saturation and intermediary models,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protective factors include compensation, protection and challenge models.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all kinds of models is seldom consider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Social maladaptive interventions tend to adopt multiple and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programs, including individuals,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评估”(05JJDXLX001)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项目(08095)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社会适应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主动地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动态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社会生存状态的综合反映。虽然研究者对社会适应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总体说来,社会适应通常包括自我适应(Allen,Porter,McFarland,Marsh,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珊明;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齐宁;社区青少年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的编制以及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慧娟;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抑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王家强;青少年社会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2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3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平;;青少年网瘾的心理成因及干预[J];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

2 惠达;;青春期为何而“烦”[J];农家参谋;2011年08期

3 张桂玲;;青少年青春期教育迫在眉睫[J];现代教育;2011年Z2期

4 高发照;;论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5 少明;;获父母尊重学生成绩较好[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4年10期

6 刘福泉;;在青少年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年06期

7 吕波;孙向阳;;2006中国·沈阳青少年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J];科协论坛;2006年11期

8 何昕;王召芳;李晶;;大庆地区初中青少年积极情绪的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9 唐淦琦;孟琳芳;J.Huang;;潮流背后的思考——青少年性别观念的改变[J];大众心理学;2008年06期

10 周小凯;;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教育[J];教师;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伟;刘彦楼;宋广文;;从心理发展角度探讨灾后学校青少年心理辅导[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玲玲;张文新;Jari-Erik Nurmi;;家庭系统与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晓f^;;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早期模糊识别[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程科;黄希庭;王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蒋索;邹泓;;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丁莉;聂衍刚;杨安;;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马娟子;;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邹最东;;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 筑起青少年防范抵制邪教的坚固防线[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10 聂衍刚;郑雪;;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 东民 王星;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李沁军;强化青少年的现代意识[N];发展导报;2001年

3 罗耿 肖付云;校园流行文化透视[N];湖南日报;2002年

4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厚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年

5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本报记者 杨健;青少年国防教育大型巡展将举行[N];人民日报;2000年

7 夏伦勤;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李强;浅谈青少年自立精神的培养[N];云南日报;2000年

9 陈爱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记者 储召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共筑健康网络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雪;新时期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措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婉丽;浅析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青少年德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文军;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4 岳春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欣;论当代我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陆晓花;青少年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红梅;青少年诚信道德教育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卉;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葛雷;论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0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90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0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