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反刍思维对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影响——以孤独感和情绪智力为例
本文关键词: 反刍思维 孤独感 情绪智力 调节效应 出处:《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33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反刍思维量表、孤独感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说明反刍思维既可以对个体情绪产生消极影响,也可以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反刍思维的反省维度得分高于抑郁相关和沉思维度得分;反刍思维总分及三个维度都可以正向预测孤独感;反刍思维的抑郁相关维度负向预测情绪智力水平,反省维度正向预测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分别在反刍思维、抑郁相关和沉思三个变量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可以缓解三个变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
[Abstract]:With 331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the Rumination Scale, loneliness scale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to illustrate the rumination ca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individual emotion, can als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scores of reflection the dimension of rumin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depression and meditation scores; rumination score and three dimensions can positively predict loneliness; depression related dimensions rumination negatively predict the level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flect positively predicte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rumin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three variables and meditation loneliness plays a regulatory role, can alleviate the three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effect of lonelines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当遭遇如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等负性生活事件后,大多数人久久不能摆脱事件的影响,会不断地想“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感慨“我是多么伤心”,类似的想法在脑海中反复盘旋,与动物的反刍咀嚼现象相似,此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反刍思维(ruminati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2 王才康;少年犯情绪智力及共与有关个性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郑林科;杨静;;生活应激诱发大学生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预警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3 张顺;王良锋;孙业桓;张秀军;;安徽省某农村地区3~6年级小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1期
4 吴剑;蒋威宜;;孤独感及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Z2期
5 高洪莲,余丽君;护理专业学生情商的测评方法及培养策略[J];护理研究;2005年07期
6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韦耀阳;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9 陈丽娜;张明;;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10 李田伟;陈旭;廖明英;;社会支持系统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和应对策略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淑敏;组织成员合争关系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9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柳士顺;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颢越;服务失败、服务补救与感知公平及补救绩效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2 林赞明;个体信念系统在大学毕业生压力评价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柏乔阳;情绪型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4 赵兰兰;成就目标、环境目标引导、成就动机与学习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夏书娥;监狱警察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钟燕;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勤锦;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仲敏;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人格特质、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冬梅;童年中期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何小蕾;情绪智力问卷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2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3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潜变量交互效应分析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4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5 邓芸菁,窦刚,张锋;少年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6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7 苏月桐,傅以容,邱建国,伍仁琴,张鸿亚;犯罪少年行为习惯及人格特征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8 王玲;狱中青少年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小蕾;情绪智力问卷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晓娟;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编制及调查[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滨;;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2 常若松;王瑜;熊亚刚;;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谭雪晴;;农村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张建齐;;流动中学生孤独感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谭千保;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6 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双赫,饶锋,任芳,张荣华,单玲;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7 张雪琴;大学生孤独感的分析与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8期
8 李玲;王站站;;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刘芳;刘世瑞;;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科学决策;2008年10期
10 薛桂英;赵小云;;论中国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其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阿勐;刘宣文;;大学新生的移动电话使用对入学后孤独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晓培;孔祥海;石文典;;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嘉玮;崔光成;张冬冬;;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曲可佳;邹泓;余益兵;;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能力、人格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艳;谷传华;;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社交状况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班兰美;李彩娜;;大学生依恋、自尊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邓莎莎;王小运;;网络活动与大学生抑郁心理及孤独感的相关性[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袁焱;孙艳平;单欣欣;;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干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娟;张大均;;家庭功能对高中生孤独感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章梅 实习生 卢妮娜 杨婵妮;给孤贫儿童心灵抚慰更重要[N];南方日报;2010年
2 ;IAD信息时代对青少年的挑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郝卫江;流动儿童究竟该在哪上学[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罗国淮;帮助孩子解开“成长的烦恼”[N];深圳特区报;2007年
5 德龙;被孩子窥视到性生活怎么办[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蔡虹;恋爱课能否解决“爱无能”[N];北京科技报;2011年
7 记者 卢素仙;80—90%儿童喜欢动物伴侣[N];科技日报;2008年
8 韩光财;“留守儿童”的学校管理[N];汉中日报;2007年
9 夏邑县原种场 段越林 范成立;应大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N];河南科技报;2006年
10 高君波;“学生减负”别给家长添忧[N];人民代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金同;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因素及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超;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淑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实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张菊英;初中生情绪智力、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瑞;研究生学业拖延、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秦梅;大学生网络激情与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亚灵;西藏班中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9 何雯;两类家庭关系不利青少年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孤独感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10 于海明;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6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4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