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理论、工具及在小学生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 亲子沟通 系统论 理论建构 工具编制 出处:《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的亲子沟通研究存在测量工具缺乏理论依据、测量层次和内容混乱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从元素、关系和系统三个层面考察亲子沟通状况,并以此模型为基础编制了相应测量工具。经过文献梳理、理论建构、工具编制等环节,逐步完善了模型和相应测量工具。以371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为被试,检验了亲子沟通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考察亲子沟通基本状况。结果表明,(1)亲子沟通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能够用于相关实证研究中;(2)被试家庭中,父母的沟通能力优于儿童,母子沟通质量优于父子沟通,母亲的沟通地位比父亲高;(3)父母的倾听能力能有效预测亲子沟通质量,提高父子沟通质量是让父子和母子两种沟通更协调的主要途径。
[Abstract]:The current research on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theoretical basis of measurement tools, confusion of measurement levels and content, etc. Under the guidance of system theory,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three-level model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elements. The relationship and system aspects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tools were compiled. After literature combing,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ool development and other links. Using 371 children in grade five and six as subject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scale were tested, and the basic status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was investigated. 1)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scal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metrics and can be used in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 2)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arent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hildren, the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ather and s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moth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ather. 3) the listening ability of parents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quality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arent-son communic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mak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father and son more harmonious.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它作为心理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关注的对象,被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解释。例如,有研究者关心亲子沟通的频率、沟通内容、沟通满意度、沟通困难等问题(Barne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2 万晶晶;方晓义;邓林园;黄丽娜;;母子性格匹配、对性格的喜欢程度与青少年期母子沟通[J];心理学报;2007年02期
3 邢秀茶;曹雪梅;;以和谐家庭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家庭团体辅导实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贾文华;;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压力与认知根源[J];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5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6 李董平;余苗梓;王才康;谢晰君;周柳梅;朱训明;;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7 孔海燕;青少年亲子冲突的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8 张秀春,邹晓燕;青少年的个人事务自主观念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9 朱冬亮;青少年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换一种思维方式[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7期
10 景璐石;冯军;刘永贵;郭薇;;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古淑青;团体辅导对改善初二学生母子关系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然;改善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冬艳;北京城区高中生亲子沟通、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态度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索淑艳;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亲子冲突与亲子冲突解决策略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晴;高中生母子人格与母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涛;家庭因素对城市初中生学习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江晓东;高中生动力贫乏型学业不良个案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满利;初中生亲子沟通问题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2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3 方晓义,郑宇,林丹华;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4 王争艳,刘红云,雷雳,张雷;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莲;;走向关怀与理解——基于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现状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孙伟;;架心桥 解心结——读《走进“布小心苑”共话亲子沟通》有感[J];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12期
3 刘莹;;浅谈青少年亲子沟通[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年11期
4 陈美芬;金一波;;青春期亲子沟通中的共感调适[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汪淼;江立成;;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亲子关系做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媛媛;;浅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亲子沟通[J];学理论;2009年05期
7 叶思思;;关于“青春期亲子沟通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6期
8 钟静;程郑;李翔;;Up嗦,,爱的心结——一堂亲子沟通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5期
9 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10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拥军 梁晓;寄宿:仅仅是管好吃住吗?[N];平顶山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茹希佳;让更多孩子在微笑中健康成长[N];中国妇女报;2009年
3 ;莫让假期变“假”[N];四川日报;2004年
4 记者 谢苗枫邋通讯员 靳笛 吕娜;13至18岁之间网瘾高发[N];南方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方素菊;女孩的心思你要懂[N];河北日报;2010年
6 记者 晓亮;开学警惕“新环境不适症”[N];苏州日报;2005年
7 陶冠群;黄辛隐:每个人最好的心理医生是自己[N];苏州日报;2010年
8 冷玉斌;谁是好老师?[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燕纯纯邋李佳;孩子:你的心理健康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王宏伟;苏老师的微笑[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宇;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金燕;沟通分析对初中生亲子沟通的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郭东艳;初中生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峰;提高高考生学业情绪之效果[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璐;中学生亲子沟通、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波;改善初二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学校、家庭人际关系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娇丽;英山县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觉巧;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与父母间亲子沟通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9 刘莹;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中学生失败恐惧的关系[D];济南大学;2009年
10 何新;职业学院学生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0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7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