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困顿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8-02-01 11:07

  本文关键词: 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 研究思维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教育史研究历经百年发展,成果丰硕。然而,回眸近代我国教育史研究,不难发现其发展是在研究意识、研究思维、研究模式以及研究价值观等方面的困顿中艰难前行的过程。这种困顿在现实教育改革的映照下,表现的尤为突出。时代要求我国教育史研究应在国际化大环境中展开针对性研究,强化问题意识、进行专题化研究,审思分期模式、创新研究思维,打破研究的"中心论"倾向从而推动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hundred years with fruitful results. However,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is in the research consciousness and thinking. The research model and the research values and other aspects of difficulties in the difficult process of moving forward. This dilemma is reflected in the reality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he times require that China's educational history research should carry out targeted research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problems, carry out thematic research, review the mode of stages, and innovate the thinking of research. To break the tendency of center theory of researc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history research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基于西方史学理论的新史学观,引起了史学研究的革命性进步。20世纪上半叶,摆脱了中国传统教育研究模式的中国教育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它在理论基础、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尝试着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学者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学说型”解释视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梁淑红;杨汉麟;;我国教育史学科研究范式的反思与转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斌贤;教育历史:本性迷失的过程——对教育发展的“另类”观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智萍;;教育史学科的教育创新功能及其发挥[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邓明言;西方教育史方法论五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彭元;;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确证——一种基于生存论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胡志坚;论心理史学取向的中国教育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梁淑红;杨汉麟;;我国教育史学科研究范式的反思与转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荣德,魏永广,梁保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生态学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7 胡志坚;;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的心理史学范式[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延建林;20世纪初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概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康长运,何成刚;论历史课程中的民族主义与国际理解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3期

10 彭元;;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确证——一种基于生存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金林祥;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庞晋伟;崇善的大学[D];东南大学;2006年

4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曲正伟;教育利益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宁;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复旦大学;2007年

7 陈婷;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余元启;民国时期政府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小李;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姬庆红;罗马帝国教育政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肖楠;汉代太学教育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军强;潜在课程的文化品格及经营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阚敏;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阎光才;牛津大学与牛津城——传统大学与社区间互动的一个经典个案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周洪宇;申国昌;;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兼谈我国重点高校录取名额投放问题[J];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张斌贤;教育历史:本性迷失的过程——对教育发展的“另类”观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马敏;21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J];史学月刊;2004年06期

6 郭法奇;什么是教育史研究?——以外国教育史研究为例[J];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少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史研究——安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教育活动史与教育史学科建设[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3 孔祥爱;广少奎;;研究教育活动史的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4 田志馥;;《闽东教育史述略》评介[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来兵;;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活动史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6 ;王雷教授社会教育与教育遗产研究成果[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本刊编辑部;;本刊稿约[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8 本刊编辑部;;本刊稿约[J];教育与职业;2011年24期

9 本刊编辑部;;本刊稿约[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10 李忠;虞宁宁;;“教育活动”概念的厘定及其研究维度的划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国华;;关于“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施克灿;;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考证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江铭;;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陈桂生;;略论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以今度古”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李爱萍;;西方教育史研究模式演变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王文宝;;中央教科所教育史研究室20年回顾与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许国春;;对近年中国教育史研究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施国恩;;日本的教育史研究组织及其新动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叶哲铭;;区域研究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法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观念与方法:外国教育史研究创新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孔炽;关于教育史研究的价值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3 何东昌;为共和国教育史研究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顾佳怡 记者  双生;《南京教育史》举行首发式[N];南京日报;2007年

5 王晨;隐藏在词条下的知识演进:百科全书中的前沿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金林祥邋董美英;历史在对话中流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传承历史文明 创建教育名城[N];南京日报;2007年

8 焦蓉;中国教育:现代化一百年尽管[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石中英;被长期轻描淡写的一种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陈洁;杨宪益:教育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惊涛;海洋史视野下明清闽台区域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3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袁媛;热闹而寂寞的乡村教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宁;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10 易琴;知识传授与学术探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娟娟;论近代教会教育在安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2 宋臻垠;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谈晓奇;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强;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党宁;孟禄教育史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白一淼;我国早期医学电化教育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周辉;庄泽宣“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娟;二战后美国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沈秋红;明清私塾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晖;顾树森教育生涯与学术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81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81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d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