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元供给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 教育 多元化 供给 体制 出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民众对目前的教育状况仍有着较大的意见,择校、乱收费等问题都是百姓不满意的焦点。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教育领域的严重供求矛盾: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供给”体制远远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供给体制。事实上,无论从教育的混合品性质看,还是从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来看,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制都有其必要性。而教育多元化供给的国际经验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公共财政视角出发,分析我国教育供求矛盾的认识误区和体制障碍,寻求解决我国教育供求矛盾的方法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公共财政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教育的混合产品性质和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进而剖析我国教育领域存在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论证构建多元化教育供给体制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分析政府、社会和个人在教育供给中的责任,探索我国构建多元化教育供给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 public still have a large opinion o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so they choose schools. These problems reflect the ser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ingle supply" system led by the government is far from meeting the increasing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people.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l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supply system. In fact, whether from the nature of the mixed nature of education or from the view of meeting the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need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diversified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educational diversification supply has also provided a useful reference for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fin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s and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seeks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direction to deepe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ublic fin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ture of mixed products of education and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demand by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is basi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a diversified education supply system is demonstrated,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in education supply i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Explore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way of constructing diversified education supply system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成文;;北京有高等教育的规模,还欠缺高等教育的高度[J];留学生;2010年06期
2 石碧琼;;高等教育民营化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3 尹建敏;;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范微娜;;浅谈中国社会分层下的高等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5 何军;;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6 谢遐龄;;高等教育若干问题之我见[J];群言;2011年08期
7 杨卓;;高校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分析[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8 易灵;;接受高等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J];华章;2011年13期
9 许建兰;;关于湖南“教育强省”战略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10 蒋勋;;思考自己的可能性[J];成才之路;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栾奕;;高等院校开办医学编辑学专业的可行性分析[A];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5年全国医药卫生报刊主编和编辑岗位资格培训班讲义[C];2005年
7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我见——高等音乐教育扩招后带来的若干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魏中华;陈雪梅;边扬;赵晓华;;浅谈交通工程专业的创造教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海龙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解除高等教育公共性认同危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何力;秦和:为学生提供最负责的高等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吴晶 赵超 郭曼桐;高等教育“211工程”实施成效显著[N];农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志华;30年高等教育硕果压枝[N];伊犁日报(汉);2008年
5 张明平 姜木金;高校应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社会公民[N];镇江日报;2008年
6 万圣兴;切实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N];光华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欣然;本市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N];天津教育报;2008年
8 记者 李鹏翔;高等教育也“应试”,期末“突击”就过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敏;高等教育:扩容后更应协调发展[N];解放日报;2009年
10 张正瑞;高等教育应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N];吉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余承海;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茜;云南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的供给与需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6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8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3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53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