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情感能力现状调查
本文选题:情感 切入点:精神卫生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情感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编的教师情感能力问卷,对黑龙江省虎林市,上海市徐汇区和浦东区,浙江省杭州市、温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福建省福州市,北京市朝阳区等地的608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教师情感能力平均值为4.92。在性别上,情感能力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P0.05);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情感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1,P0.01);不同教龄教师情感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9,P0.01)。中小学教师的情感能力在职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7,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情感能力在教龄、职称及所获得荣誉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affective abilit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eachers' mental health.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of teachers' affective abilit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ffective abi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Hulin City, Shanghai City, Xuhui District and Pudo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Province.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08 teachers from Hangzhou, Wenzhou, Guangzhou, Guangdong, Chengdu, Dujiangyan, Fujian Province, Fuzhou, Fujian Province an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Results the average emotional ability of teachers was 4.9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ffective ability between excellent teachers and general teacher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ffective ability between excellent teachers and general teacher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ffective ability amo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teaching ages (P 0.01). The affective abi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was in professional title. Conclusion the affective abi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in the teaching age. The differences in title and honor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教师情绪调节能力”(2010SJD880012)(09W026)
【分类号】:G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张庆;;与于漪老师谈教师情感能力[J];江西教育;2009年Z2期
3 张庆;潘发达;王柳生;;教师情感能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1期
4 严红英;陶志阳;;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4期
5 罗亚莉;刘云波;刘衍玲;;教师职业承诺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学武;宋爱芬;;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的调查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赵鑫;周洁;;教师职业承诺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3期
3 罗恺;;浅论对濒危领导干部的提醒[J];大家;2012年05期
4 樊小杰;张红霞;;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成因条件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6期
5 朱虹;;主观幸福感及其人格影响[J];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6 张宏;王晶;彭洋;;关于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吴宇驹;凌文辁;路红;吴伟炯;;DEELS真实情绪量表的修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赵昌汉;;英语公开课: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年04期
9 张宏;王晶;彭洋;;关于高校辅导员幸福观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9期
10 胡德运;李勤;;找寻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生命意蕴——一所基层学校教师发展个案的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林锋;组织内部情绪表现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众;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华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群体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莹莹;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赖丽君;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自我建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鸿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陈燕飞;员工希望、幸福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解徐超;福州市特警职业承诺和主观幸福感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平;川渝地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9 简晏红;促进青年教师高水平快速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付丽丽;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幸福感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邹泓;;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王芳,蔡永红;我国特级教师制度与特级教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F·迈克尔·康内利,D·琼·柯兰迪宁,何敏芳,王建军;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5 张庆;;与于漪老师谈教师情感能力[J];江西教育;2009年Z2期
6 雷万胜;张志明;姜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7 徐富明 ,朱从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2005年07期
8 罗亚莉;刘衍玲;刘云波;;教师职业承诺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9 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10 罗润生,申继亮;中学教师职业承诺的特点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霞;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慧芳,董晓霜;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校医;2003年06期
2 丁立平,何陋;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3 王玲凤;湖州市幼儿教师的应激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4 曾一兵;;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9期
5 王凤荣;李占宣;;黑龙江2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4期
6 高屹;张瑞凯;;北京市不同发育阶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7 胡兰;吕忠;;上饶市普通中学师生关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8 杨占明;某师范学院体育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9 吴松年,诸宗缘;蚌埠市中学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10 杨占明;陇东地区高中体育教师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莉娟;庄越挺;潘云鹤;吴飞;;面向事件动态相关的情感计算模型[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玉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美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程燕;;网恋与非网恋大学生自我表露、情感体验对比调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柳铭心;胡卫平;施建农;;中学生的科学-性别刻板印象及科学-情感体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梁敏欣;;电针、经皮电刺激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6 姜宏;;功能语法对比研究:评述与展望[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支永碧;;现代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对比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唐磊;;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谈《现代日中常用汉字对比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朱紫青;谢斌;严俊;薛海波;卞茜;;精神卫生[A];2007-200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10 李朝林;汤小辉;余善法;任军;李霜;陈丽;林铮;史晓垎;;流动工人精神卫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歌 王永群;精神卫生建设不容小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记者 高原;研究发现:父亲酗酒会“传染”给孩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乌云斯琴;全面部署首都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娇萍 本报通讯员 宋尹;精神卫生事业遭遇发展“瓶颈”[N];工人日报;2004年
5 记者 黄政邋通讯员 李勇波;泰国精神卫生专家访问我市[N];桂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宋泽锦 通讯员 刘永红;精神卫生危机不可小视[N];湘声报;2010年
7 记者 谢靓;民革北京市委呼吁健全精神卫生防控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魏峗 贾岩;精神卫生建设借鉴“上海经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李宗木;走进精神卫生新世纪[N];安庆日报;2008年
10 王群欢 吴玉莲;市残联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N];湘潭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小利;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认知视角下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古锐;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高;汉英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及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指导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代虎;中美地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艳丽;汉英非基本颜色词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书丽;基于语料库英汉财经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陈芳;追寻似与不似之间的内心的真实[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倪鹏;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群;现代标志设计趣味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瑞雪;新闻英语与法律英语文体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59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55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