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实践的误区与反思
本文选题:主体性教育 + 学习方式 ; 参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主体性教育是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对主体性教育如果不能从内涵和实质上把握和认识,就很容易在实践中流于形式,而无益于学生的发展。反思主体性教育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些表面化,或绝对化以及虚假性的所谓的学生主体性教育现象进行客观认识,从而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Abstract]:Subjectivity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 that promotes students' autonomy,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f the subjective education can not be grasped and understood in terms of connotation and substance, it is easy to become a mere form in practic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Reflecting on the subjective education can help us to realize the phenomenon of the so-called students' subjectivity education which is superficial, or absolute and false, so as to better practi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ncep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30年来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自主性问题研究”(09YJA880104)
【分类号】:G40-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孝红;关于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周韶梅;;消费行为的道德调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胡悦超;;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汤天勇;韩寒:流行文化的一种范本[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6 郑杭生,陆益龙;转型的初级群体与社会安全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徐孝霞;道德情感教育中的“同情”与“移情”[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陈亚芹,赵玉栋;教师教学技能的变革[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卜长莉;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的健康人格模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郭德红;论教学论学派[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丽娜;印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车如山;先秦时期的社会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玉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方平;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责任[J];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2 郅庭瑾;从发现教学到研究性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3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4 石中英;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5 张正江;教育的本质:传授知识还是培养人?——与王策三先生商榷(续)[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6 丛立新;平等与主导: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J];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7 王升;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价值[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8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想范式:混合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嘉伟;;研究性学习呼唤教育教学新理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2 孙继忠;;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J];才智;2011年18期
3 王战;;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4 刘永康;;“自主学习”的是与非[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9期
5 王小明;吕智敏;;浅谈学习方式的最优化[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6 胡艺文;杜超;陈绍东;崔勇;;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后现代主义视域[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7 付英华;赵义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超越式学习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3期
8 顾容;张曼琳;徐梦;郑萧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年02期
9 郑仁和;周宝军;;用好新课程标准理念 不断提高复式教学质量[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10 伍正翔;;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三种流行观点评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立;;让作业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行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高燕;;现代性的后果及其教育反思[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教师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蒋少杰;秦在东;黄体鸿;龚自康;梁文斌;;基于知识网格的网络教学模式架构的发展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5 齐雪芬;;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与学习模式的探索[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6 赵家蕊;;用爱构筑绿色之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8 刘同昌;;学习型社会与网络教育[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9 徐展;张庆林;;网络教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王东水;;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克旗经棚二中 张巨文;如何践行新学习方式下的师德[N];赤峰日报;2005年
2 韩飞;“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学习方式的革命[N];工人日报;2000年
4 华巨锋 庄玉兴;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悄然改变[N];解放日报;2003年
5 崔明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N];发展导报;2001年
6 临川三中 朱晓南;主体性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必然选择[N];中国信息报;2003年
7 赵丽慧;新课改应建立哪些新的学习方式[N];伊犁日报(汉);2010年
8 钱力;网络教育 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9 第一百中学 刘金生;改变学习方式须消除“强权意志”[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学习方式: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光;课堂合作学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雪飞;宋儒学习方式的现代诠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琼;课程资源视野中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梅;体验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志刚;试论网络环境下语文的融合型学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关胜利;日本“综合学习时间”对蒙授研究性学习借鉴与启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照渊;中学专题学习网站现状调查与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姬华蕾;主体性教育的文化比较与现实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俭;基于对话的主体性教育改善师生关系的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亚艳;西方学习方式的研究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4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7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