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会平等:实践反思与价值追求
本文选题:教育体制改革 + 教育机会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我国的教育机会分配机制在近30年期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是保障、维护教育机会平等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公立学校系统,向社会提供平等的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做法。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公立学校在保障教育机会平等方面的作用出现了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情况,由于过多地强调了效率,有限的教育机会通过一种竞争和选拔制度加以分配,由此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更多地强调平等,实行较为刚性和均衡的教育机会分配政策和教育发展模式,以此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公立学校必须坚守公共性质,切实履行责任。平等、效率、公平竞争、自主选择构成了中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独自特色,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四者之间应否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这四者之间如何达到协调,并取得社会的普遍认同。
[Abstract]: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our country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of the society. The government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o guarantee and safeguard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t is the basic practi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guarantee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and to provide equal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s to the society. However,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since the 1990s has led to a series of extremely complicated situations in the role of public schools in guaranteeing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due to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efficiency. Limite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re distributed through a competition and selection system, resulting in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has become a problem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more emphasis is placed on equality, and it is a rational choice to carry out a more rigid and balanced policy of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a mode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Public schools must uphold the public character and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Equality, efficiency, fair competition, and independent choice constitute the unique features of China's equal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 The key to the problem is not whether or not the four should choose one or the other, but how to achieve coordination among the four. And obtain the general recognition of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易;;国家教改试点全面启动[J];初中生必读;2011年03期
2 本刊记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在我省启动[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3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张掖市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J];张掖政报;2011年07期
4 孙绵涛;;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5 李荣祥;;影响我国流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才智;2011年17期
6 吴文玲;;论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课程公平[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7 卢闯;;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建设之管见[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4期
8 陈夫义;发挥体制优势加速教育发展——关于海南洋浦教育体制改革报告之二(上)[J];中小学管理;1998年01期
9 潘晓婷;;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沿革及其对改革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10 韩峰;;浅谈我国现阶段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宏超;;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锋;;中国教育民主化发展迅速态势强劲[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东平;;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4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张彤华;;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劳凯声;;如何理解和设计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7 曾晓东;马Pr;;从公众的择校偏好看政策的次优选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文长;;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改革——中国教育应对入世的基本行动策略[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杨东平;;教育改革:走向公正的发展[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东平;;教育改革:走向公正的发展[A];2005'北京年会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虹;应为更多农民子女提供教育机会[N];农民日报;2005年
2 王烽;时代呼唤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N];科技日报;2009年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明航;科学推进教育体制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次仁顿珠;珍贵的教育机会得来不易[N];人民日报;2009年
5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吴华;教育体制改革向何处去[N];南方日报;2009年
6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谈松华;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记者 陈婉婉 通讯员 尚实;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N];安徽日报;2010年
9 记者 孙宜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推进教育科学发展[N];连云港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尚陵彬;我区初步确定教育体制改革十项内容[N];宁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转型期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现实关怀:教育政策研究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世永;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徐向华;教育机会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相关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张军;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邓光平;重庆高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受教育机会问题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天莹;试析全员聘任制对边疆中学教师心理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媛;进城务工农民对子女教育投资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湘军;我国教育公平性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愪江波;以公正审视学校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新志;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786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8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