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课程框架》的特点与启示
本文选题:可持续发展教育 + 课程框架 ; 参考:《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4期
【摘要】:2010年5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可持续发展课程框架》,作为相关课程开发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指导性文件。该框架依据可持续发展行动过程、生态和人类系统的知识、实践的指令系统三大结构对三个学龄段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进行了描述,具有实践性、发展性、协调性和弹性强等特点。其对中国中小学更好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如下启示:依托特定课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建立可持续课程框架;凸显课程开发实践性特点,加强可持续发展行为产生机制研究;建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体系,加强儿童可持续发展学习心理研究。
[Abstract]:In May 2010, the Australian Federal Government issu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rriculum Framework as a guidance document for curriculum developers and policy makers. The framework describ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rriculum in three school-age stages based on the three major struct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tion process, ecological and human system knowledge, practical instruction system, and practical and developmental nature. Strong coordination and flexibility. It has 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s for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better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relying on specific curriculum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establishing sustainable curriculum framework, highlighting the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havior, construct the content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children's learning psycholo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环境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Y201016520)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5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丛立新;澳大利亚“社会与环境教育”课程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超,谷秉忠;中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比较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丛立新;澳大利亚“社会与环境教育”课程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祝怀新;亚太地区环境教育发展概览[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4 黄锡生,张菱芷;中国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陈德权,娄成武;环境素养评价体系与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成文,曾宝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教育的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米红,王晓雪;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杨勤业,张军涛,李春晖;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9 薛东辉;问卷调查在旅游景区实施ISO14001标准中的应用[J];福建环境;2002年02期
10 叶健,鲁莲加;浅议中专环保教学[J];化学教育;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民;丁洪娟;;北京市居民以水为主题的环境教育与学习需求调查研究——以什刹海、北太平庄、花园路社区重点调查为例[A];中日以水为主题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祖强;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久生;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施案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曾昭鹏;环境素养的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8 陆静;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丽娟;环境意识的组织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雷;人为自身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国英;中学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龙海;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苗军;文化视野中的环境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铁英;材料环境负荷评价的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D];重庆大学;2002年
6 余伟京;论建立解决环境冲突的公众参与机制[D];福州大学;2003年
7 赖珍珍;深圳家具科技工业园项目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何青青;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戴尊红;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静;美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宇;;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课程综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普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创新实践[J];现代教学;2010年12期
3 张力;杜越;史根东;;教育规划纲要亮点解读 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10期
4 卡洛琳·德莱昂;陈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框架:维度、内容与价值观[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2期
5 陶西平;引导人的生命发展方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08期
6 吴颍惠;;节约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时代主题[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Z1期
7 李玉静;程宇;;“绿色TVET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水教育能力构建和实施计划”研讨会召开[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30期
8 钱丽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2期
9 谢兰荣;;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多元文化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李方;;抓住理念到行为的转化环节——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鹏;;关于如何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123456[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季明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科学发展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季明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科学发展观[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5 王欣;;昌平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建设与实践[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蔚东英;王民;;中国大陆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现状研究[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方笑薇;;倒转头来看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徐庆珂;邹欣庆;;自由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春梅;;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迎接和创造教育改革的伟大新时代[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季明明;;科学发展观与国外教育新思潮(摘要)[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巩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记者 李钊;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即将召开[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袁新文;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N];人民日报;2009年
4 实习记者 夏献峰;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受国际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史根东;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 史根东;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使命[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石景山区以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引领区域教育创新发展[N];北京日报;2009年
8 ;落实战略主题 推进可待续发展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何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家书院;郝显军:要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史根东;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可平;STS教育:挑战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红华;关于可持续发展德育的理论与实践[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2 廖为海;英国绿色学校及其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赵丹妮;英国中学健康教育课程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付艳萍;国际教育动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钟光荣;重庆市渝北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肖素红;试论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海霞;示例学习网上课程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房玮;社会科中的规则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冰;中国国际教育论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孟巍巍;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孔子学院的建设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4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0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