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声誉管理之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价值考量
本文选题:声誉 + 声誉管理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方面有赖于教师个体在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而这要建立在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伦理规则等声誉资本不断投资的前提下。另一方面则有赖于社会的舆论氛围和舆论倾向的支持,这需要整个教师群体乃至所有教育人员对自己职业声誉价值的不断维护和提升。
[Abstract]:On the one h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eachers' individual actively seeking self-development in a good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attitude, values and behavior habi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 Ethical rules and other reputational capital continue to invest under the premise. On the other hand, it depends on the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 and the support of public opinion tendency, which needs the whole group of teachers and even all the educators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ir professional reputation value.
【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D200801006)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亚明;;高校声誉管理:内涵、意义与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2期
2 王连森;陈国军;;声誉管理:大学发展的新课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03期
3 王国保;高校声誉的培育与维护[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Oz宁;浅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2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彭跃;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专业发展——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谈起[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4 张华,杨晓艳;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杨雪;论皮亚杰对活动教学法的贡献[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郭峰,肖云,肖新学;对重庆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余小波;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学原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陈炳木;核心构架教学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韩德明;;反思性法制现代化初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乔宝明;;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3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9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运生;地位不一致与阶层结构变迁[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伟;(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凌晓牧;数学的探索性学习[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彦;现代公共关系视野下的企业商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解建峰;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高中语文自我导向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育荣;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育玲;元学习能力训练对初二学生物理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玉荣;语文活动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赵玲云;中职学生函数概念认知发展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晓岚;高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陆亭;大学声誉的生产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2 赵巧琴,安心;论大学无形资源的竞争[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5期
3 高厚礼;构建企业声誉管理体系的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04期
4 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5 王连森;陈国军;;声誉管理:大学发展的新课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03期
6 吴剑平,陈星博,孙茂新;一流大学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2期
7 王刚,徐立清;论大学的国际化:理念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啸;;教师与责任[J];教师;2011年19期
2 黄顺昌;;其实做一名好教师不难[J];学周刊;2011年03期
3 沈幼生;;与青年教师话教师职业[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4 高琳;;教师职业倦怠原因与对策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高英哲;高龙刚;高洪民;;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社会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6 蒲彩云;;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7 于坤;;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健康促进策略[J];学苑教育;2011年16期
8 高晓然;么加利;;审视与反思:忽视教师行为失范引发的社会隐患[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9 韦耀阳;项娜;王丽;;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10 刘继华;魏宏;;试论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琴;;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史许福;;教师职业审美性的美学阐释[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彭华茂;申继亮;王凯荣;;关于小学教师反思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沈t,
本文编号:1859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5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