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开放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
【图文】:
的法律保护制度和行政干预机制作为保障,以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政策及测评体系作为促进。由此,共享机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4.2 高校网络校际互通高校校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成校园网,已基本满足高校用户的需求,保证信息传输的顺畅。目前在高校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中,作为中国最早和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之一,CERNET占有明显优势,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平台,支撑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招生远程录取、数字图书馆、中国教育科研网络、数字博物馆等许多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课题的科研任务。4.3 共享模型1)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型。学校通过一定的资源共享系统
的共享机制。在综合分析上述共享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校际间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型(图2)。在这种共享方式中,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公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刘春艳:探讨开放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图1 高等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总体架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美凤;;开放共享 共同行动 克服障碍 全球受益——2006 CORE开放教育大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0期
2 梅术文;;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规制与制度完善[J];时代法学;2007年02期
3 明均仁;;MITOCW对我国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年03期
4 宁淑华,董克满,文丽,吴月新;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云;黄雯;周荣庭;;数字时代背景下中美编剧维权的比较与策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姚岚秋;;从广电媒体视角论《著作权法》修订[J];编辑之友;2011年11期
3 杨异;吴蕾;;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的法律界定[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4 陈力丹;付玉辉;;2007年我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六个主题[J];当代传播;2008年01期
5 郭青春;裴海燕;;应用视角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对策研究——以“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6 路秋丽;孙华;田雨;谢怡;魏顺平;;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4期
7 周荣庭;胡云;;从美国编剧罢工看数字时代信息权利的演变[J];电影文学;2010年04期
8 梅术文;;信息网络传播权合理使用的立法完善[J];法学;2008年06期
9 张振亭;;信息网络传播权探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艳娇;赵贵芳;;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认定——以知钱俱乐部诉淘宝网案例为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2 王光文;论我国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案件频发的原因与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晓;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D];南昌大学;2010年
2 蓝天;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周雪霏;数字图书馆对传统版权的挑战及应对[D];浙江大学;2011年
4 江雪双;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慧君;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宁宁;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云共享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娜;我国普通高校《体操》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与建设路径的若干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明东;著作权领域技术措施的滥用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2年
9 丁转霞;研究型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途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李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任务型中专英语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莹,聂钢;MIT开放网络课程述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戴革萍,王庆文;社会信息化呼唤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2期
3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4 李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张文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对策[J];情报科学;2001年05期
6 罗敏;对Internet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2年03期
7 陈湘玲;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1999年01期
8 彭立;网络环境中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思路[J];图书情报知识;2001年01期
9 乔生;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传统著作权之比较[J];政法论坛;2004年02期
10 汤益芳;麻省理工学院网络课件开放工程评析[J];中小学电教;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朴芳;胡小勇;;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2期
2 杨红艳;;中国信息化进程中的测绘保障机制研究[J];才智;2008年13期
3 刘佳;;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可行性研究[J];才智;2009年30期
4 杨兴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共享机制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5 张晓骏;;构建武汉地区高校优秀课程资源共享机制[J];知识经济;2008年06期
6 郭锦平;张伟光;蓝叶芬;;市属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12期
7 肖引;;建立政府和部门统计数据的共享机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4期
8 王一柏;温涛;王惠琴;张士杰;周刚;张宇;刘有军;;北京市属高校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3期
9 王静;;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运行状况浅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10 周柯;;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的思路与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仲绩;楼志斌;韩华;吴俊伟;聂春泥;;构筑创新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A];首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05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雷涯邻;葛建平;;公益性地质成果共享机制研究[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韩富;郑福平;田媛;;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研究[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向先;相东;;吉林省农业网络信息共享机制与服务体系[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魏宜瑞;;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对策建议[A];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庆松;;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共享机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章树安;程益联;吴礼福;陈德清;朱星明;;水文水资源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8 李震;薛芳;王小林;;“数字宝鸡”建设模式的探讨[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9 张俊莹;魏美勇;曲鹏;李波;;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研究[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10 付志红;李春燕;李新;张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与应用中的若干问题[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舒瑜;建立社区文体资源共享机制[N];深圳特区报;2006年
2 记者 杨燕;政府与企业共同探讨建立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3 王琼杰;建立惠及群众的资源开发共享机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4 罗永福邋朱建中;河南省商水县建立征兵信息军地共享机制[N];中国国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杜峻晓 杨彦;利益共享机制如何搭建[N];人民日报;2011年
6 记者 冯宗敬 通讯员 李兴坚 于建新 翟旭宁;人行兰州中支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N];金融时报;2005年
7 锡平邋万州 小波;利用“资源共享机制” 亮剑商业贿赂[N];常州日报;2007年
8 记者 邓安华;加快建立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9 记者 宋江波 通讯员 李光辉;甘肃移动建立信息收集共享机制[N];人民邮电;2006年
10 席大伟;“一股独大”问题突出 利益共享机制需破局[N];通信信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海欣;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徐尚义;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张莉;中国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郭晓林;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及共享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郭成;若干门限密码机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陆青;基于IEC的隐性目标智能决策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洋;数字版权管理中权限交互与容错认证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鹏飞;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罗仕漳;NGN核心业务平台及IMS保留状态代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10 杨骏;“数字城市”中的空间本体数据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雪双;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江雪双;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汤巨霞;高等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田鹏;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过程激励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宁宁;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云共享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乔;江西省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张璐;基于MOODLE平台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钟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运行瓶颈及其化解[D];湘潭大学;2005年
9 齐秋香;山东省基础教育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齐洪方;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系统中的应用共享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9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7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