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才能编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教材——参与王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道俊;主体教育论的若干构想[J];教育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永安;;产学研结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探析——以主体性教育为中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2 杨启亮;;合格性评价:基础教育评价的应然选择[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瞿葆奎;郑金洲;程亮;;中国教育学科的百年求索[J];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晓学;从“惑”到“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黎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中人之问题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4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运昭;论主体教育理念下的潜江园林高中人本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支宏;涉网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杨玉龙;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索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丽;;《中国教育史》教材的特色及使用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7期
2 朱秋菊;;网络时代教师与教材的新型关系[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3 ;湖北省首届校本课程与教材评选活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9期
4 ;湖北省首届校本课程与教材评选活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5 罗雪群;;论教材编写会的基本职能[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6 何立松;;安徽省义教信息技术教材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2期
7 刘臣;陈丽;;远程教育中印刷教材编写模板的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李菊梅;;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9 胡海金;;新课改中如何渗透德育[J];学苑教育;2011年18期
10 陈大伟;;教师如何运用和发展教育假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雍;;观念先行 强化内在发展动力——关于西部地区电教机构工作思路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罗桂生;;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诸惠芳;刘立德;;教育史学科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前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 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5 刘茗;;试论张腾霄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隋允康;;论发掘和塑造“认知活性体系”的教学[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黄光扬;;教育测量专家的历史使命——引领试题改革,力解减负难题,推进素质教育[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耕身;谁来决定孩子应接受何种教育[N];烟台日报;2007年
2 记者 高志顺;冀版教材编写和开发有重大突破[N];河北日报;2001年
3 鲁国华;班主任工作——观念更新促成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电子工业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事业部 刘向永;打造信息技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吴越;教育,,在改革与创新关注与争论中前行[N];天津教育报;2009年
6 严立;江苏省校外教育教材编写会在盐城市召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7 梁枢邋王斯敏;建设“本土化”经管教材[N];光明日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张春梅 通讯员 田志新 袁明军;用责任诠释生命 用大爱书写人生[N];潍坊日报;2011年
9 李建平;从“大纲”到“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解成君;减负要从“题”入手[N];中国教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勇胜;电脑音乐配器与制作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菲菲;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的比较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叶海燕;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潮及实践[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艳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培训:观念更新与模式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于颖;活动学习视野下信息技术教材结构的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晓燕;国内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焦健健;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代春菊;同伴互助教学策略刍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启芹;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万文佳;闽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89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68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