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生物学相关网络媒体信息真伪鉴别能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0:12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了生物学相关信息传递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里,信息的更新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然而这些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大量伪信息充斥其中。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信息真伪鉴别能力,用批判的眼光去处理信息,学会鉴别信息的真伪。在这一点上,学校和教师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了解和提高高中生对网络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在参考大量文献,深入了解了国内外对“信息真伪”、“信息鉴别”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对部分高中教师和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旨在从师生两个角度分别了解其对信息真伪鉴别概念的理解、对其的态度、信息真伪鉴别教学现状以及对培养信息真伪鉴别能力的看法和建议,为能力的培养提供思路。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师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相似概念;当前高中生整体信息真伪鉴别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相关方法的缺乏;平时的教学活动容易忽视,但是都认同培养信息真伪鉴别能力的重要性;在培养方面,师生普遍认为有意识地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信息真伪鉴别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从多种学生常用网络媒体途径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生物学相关信息作为素材开展实际教学。在之前所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年级若干平行班为研究对象设置了针对性的“网络媒体中生物学信息的真伪鉴别”的活动课程。即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在实例分析中渗透信息真伪鉴别方法的运用。本文中展示了三个教学设计,并做了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此外,笔者设计了针对性的前后测测试卷用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以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课程前后的信息真伪鉴别能力差异。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课程之后的成绩显著高于之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由以溯源法、论证法、引文分析法的进步最为突出,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组成绩在前后测中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课程对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真伪鉴别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91;G434
【图文】:
,,逡逑为教学提供了建议和方向,并没有被系统地应用到教学和生活之中去真真正正地逡逑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本课题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将网络媒体中的实例作为素材逡逑创设情境带入真正的课堂中。学生能够练习使用教师系统讲授的信息真伪鉴别方逡逑法,从根本上提尚相关能力。逡逑1.4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逡逑1.4.1研究对象逡逑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高中生,主要以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作为代表。逡逑1.4.2研究思路逡逑本文的思路是先对高中生进行网络媒体中生物学相关信息真伪鉴别的测试,逡逑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信息真伪鉴别能力强弱。之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师生对信逡逑息真伪鉴别能力的认识和对培养其能力的期望,在这个基础上设置针对能力培养逡逑的活动课以及课后测试,促进高中生网络信息真伪鉴别能力的提升。逡逑
图2.1信息真伪鉴别所需的因素逡逑(4)教学现状表现为:教师对信息真伪鉴别的态度较为重视,尊重对质疑,有较强的意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客观条件下在实际教学中的培并不高。逡逑第13题是为了调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指导学生信息真伪鉴别,其中只有约7%的教师有很强的培养意识,经常进行相关指导,而83%偶尔进行过指导,这些教师主要是以给学生“在教学中适时补充”为主,部分教师给学生推荐可信度较高的信息来源,但并未有人曾经开设过专门;另外有10%的教师从未进行过此类指导,原因多为缺乏时间,也有课标的原因在里面。在第15题中,面对学生对信息真伪性的质疑,基本都持,有意无意地鼓励着学生的信息真伪鉴别意识。综上:信息真伪鉴别能现状尚可但仍存在较大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逡逑(5)教师对信息真伪鉴别的培养有较多有价值的建议,即应注重相关授,也应注重相关方法的指导。逡逑
本文编号:2738877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91;G434
【图文】:
,,逡逑为教学提供了建议和方向,并没有被系统地应用到教学和生活之中去真真正正地逡逑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本课题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将网络媒体中的实例作为素材逡逑创设情境带入真正的课堂中。学生能够练习使用教师系统讲授的信息真伪鉴别方逡逑法,从根本上提尚相关能力。逡逑1.4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逡逑1.4.1研究对象逡逑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高中生,主要以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作为代表。逡逑1.4.2研究思路逡逑本文的思路是先对高中生进行网络媒体中生物学相关信息真伪鉴别的测试,逡逑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信息真伪鉴别能力强弱。之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师生对信逡逑息真伪鉴别能力的认识和对培养其能力的期望,在这个基础上设置针对能力培养逡逑的活动课以及课后测试,促进高中生网络信息真伪鉴别能力的提升。逡逑
图2.1信息真伪鉴别所需的因素逡逑(4)教学现状表现为:教师对信息真伪鉴别的态度较为重视,尊重对质疑,有较强的意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客观条件下在实际教学中的培并不高。逡逑第13题是为了调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指导学生信息真伪鉴别,其中只有约7%的教师有很强的培养意识,经常进行相关指导,而83%偶尔进行过指导,这些教师主要是以给学生“在教学中适时补充”为主,部分教师给学生推荐可信度较高的信息来源,但并未有人曾经开设过专门;另外有10%的教师从未进行过此类指导,原因多为缺乏时间,也有课标的原因在里面。在第15题中,面对学生对信息真伪性的质疑,基本都持,有意无意地鼓励着学生的信息真伪鉴别意识。综上:信息真伪鉴别能现状尚可但仍存在较大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逡逑(5)教师对信息真伪鉴别的培养有较多有价值的建议,即应注重相关授,也应注重相关方法的指导。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单晶;;大学物理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2 王诚德;;什么是伪信息?——从元哲学责任、社会使命、科学发展三个角度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史静t$;莫显昆;孙振球;;量表编制中内容效度指数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2期
4 闻世祥;;实验法:发现与检验真理[J];现代会计;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738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73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