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探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10:22
【摘要】:虚拟学习社区作为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极大地影响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师生和教育部门的关注。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处于主体地位,而知识共享是学习社区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的多数学习社区,只注重技术方面的提高,缺乏对学习者知识共享的重视,造成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学习、交流氛围不好,如何解决好学习社区中的这些问题,改善虚拟学习社区学习和交流的氛围,就需要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共享的能力,需要研究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在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指出本论文的重点是探究影响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虚拟社区、虚拟学习社区和知识共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了解现有的研究状况,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虚拟学习社区和知识共享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虚拟学习社区的类型、特点、要素和组织活动方式等,以及知识共享的过程和测量方式,通过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探析,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内容,并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是理论基础和模型建构,阐述了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理论,主要有计划行为理论、信息交换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影响因素的模型,为下一步具体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部分主要是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辅助访谈法,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教师进行访谈和分析,最后得出一些研究结论,认为教师、信息技术和社区氛围是影响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从这些方面出发进行改进,就可以激发学习者知识共享的热情,从而提高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主要是结论和展望,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一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意见和策略,最后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情况。 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第四部分,即研究的设计和分析,第一、二章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现状和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以便对虚拟学习社区和知识共享有个大概的了解,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依据这些研究理论,提出了一个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是通过实证研究,对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进行研究分析,最后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并得出一些研究结论。论文各部分之间是逐渐递进的关系,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不可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34
【图文】:
图1.1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与学习范式的结合①(2)虚拟学习社区的己有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从功能上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主要是作为一种e一learning学习的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课程以供学习,而非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主要是为具有某种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参与其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以将互联网划分为webl.0时代和web2.0时代,webl.0即传统互联网,网站中心化、封闭、大而全是其最大的特点,webZ.o的最大特点是个人中心化、开放,强调的是服务。目前,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大多还集中于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的正式学习,多是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施的研究,缺乏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应用技术和虚拟学习社区内部组织分析方面的研究,对web2.0下非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也不多,下面主要对国内外有名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进行简要介绍。
如 WatSon等(2006)认为,知识转移与共享包括编码知识和将知识存入数据库或知识库中,以便被组织中的个人提取或重复使用。单向式知识共享强调互动的动机、能力和机会的研究,可简单表示为图2.1所示:① PaulHendrikS.Whyshareknowledge?TheinflueneeofICTonthemotivationforknowledge sharing[J].KnowledgeandProeessManagemen七1999,6(2):91一100.
帮助对方了解信息的内涵并从中学习,进而转化为另一方的信息内容,并发展为个体的行动能力。①互动式知识共享更强调意愿、能力和效果,互动式知识共享可简单表示为图2.2所示:主动获取主动发送图2.2互动式知识共享3.知识共享的测量在对知识共享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很多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开发了相应的量表,对知识共享加以测量。在众多的量表中,有学者将知识共享视作一维:如Lin和Lee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包括4个指标,信度系数为0.84;Connelly和 Kel1oway开发的感知知识共享文化量表包括6个指标,信度系数为0.85;Chowdhury开发的复杂知识共享测量量表包括7个指标,信度系数高达0.92。②也有部分学者将知识共享视作二维,如Hooff和Ridder(2004)按知识的流向将知识共享划分为知识贡献和知识收集两个维度,知识贡献是将某人的智力资本与别人沟通
本文编号:2801408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34
【图文】:
图1.1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与学习范式的结合①(2)虚拟学习社区的己有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从功能上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主要是作为一种e一learning学习的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课程以供学习,而非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主要是为具有某种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参与其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以将互联网划分为webl.0时代和web2.0时代,webl.0即传统互联网,网站中心化、封闭、大而全是其最大的特点,webZ.o的最大特点是个人中心化、开放,强调的是服务。目前,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大多还集中于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的正式学习,多是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施的研究,缺乏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应用技术和虚拟学习社区内部组织分析方面的研究,对web2.0下非正式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也不多,下面主要对国内外有名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进行简要介绍。
如 WatSon等(2006)认为,知识转移与共享包括编码知识和将知识存入数据库或知识库中,以便被组织中的个人提取或重复使用。单向式知识共享强调互动的动机、能力和机会的研究,可简单表示为图2.1所示:① PaulHendrikS.Whyshareknowledge?TheinflueneeofICTonthemotivationforknowledge sharing[J].KnowledgeandProeessManagemen七1999,6(2):91一100.
帮助对方了解信息的内涵并从中学习,进而转化为另一方的信息内容,并发展为个体的行动能力。①互动式知识共享更强调意愿、能力和效果,互动式知识共享可简单表示为图2.2所示:主动获取主动发送图2.2互动式知识共享3.知识共享的测量在对知识共享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很多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开发了相应的量表,对知识共享加以测量。在众多的量表中,有学者将知识共享视作一维:如Lin和Lee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包括4个指标,信度系数为0.84;Connelly和 Kel1oway开发的感知知识共享文化量表包括6个指标,信度系数为0.85;Chowdhury开发的复杂知识共享测量量表包括7个指标,信度系数高达0.92。②也有部分学者将知识共享视作二维,如Hooff和Ridder(2004)按知识的流向将知识共享划分为知识贡献和知识收集两个维度,知识贡献是将某人的智力资本与别人沟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小英;知识优势的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樊治平;孙永洪;;知识共享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3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4 冯秀琪,颜士刚,温淑霞;虚拟社区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12期
5 胡凡刚;;论教育虚拟社区交往[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应力,钱省三;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的知识交易方式与机制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周晓东,项保华;企业知识内部转移:模式、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5期
8 丛海涛;唐元虎;;隐性知识转移、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7年01期
9 胡婉丽 ,汤书昆;基于研发过程的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1期
10 梁海燕,黄艳娟;基于Blog的企业知识共享的探讨[J];情报探索;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昕光;组织知识共享的实现途径及其风险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邵俊;构建角色均衡团队的知识共享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何进;知识共享的激励因素及其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1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80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