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对其学习认知障碍形成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22:03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媒体。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的问题在中学学校日益凸显,由数字媒体成瘾所引起的中学生心理与行为的负面问题日益突出,在中学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学习认知心理与行为问题可能与中学生过度使用数字媒体并引起的数字媒体成瘾相关。本文通过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对其学习认知障碍形成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探究,以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数字媒体成瘾理论—行为强化理论、依恋理论、Young的ACE模型、Grohol的阶段模型、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和信息加工学习认知理论的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诊断量表和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对其学习认知障碍形成测评量表,实证研究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对其学习认知障碍的形成。本文的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论如下:(1)在本文的研究样本中,中学生的轻度、中度、重度数字媒体者的比例分别为48.6%、25.5%、2.7%,总体数字媒体成瘾比例为76.8%。(2)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的成瘾程度与其学习认知障碍中的感知障碍、记忆力障碍和知识应用能力障碍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非成瘾者的感知障碍、记忆障碍和知识应用能力障碍均低于轻度、中度、重度成瘾者。也就是说,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学生在感知、记忆和知识应用能力三个方面的学习认知障碍形成情况,即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程度越深,其在感知、记忆和知识应用能力方面的障碍越大,成瘾程度越浅,则在该方面的障碍越小。最后,本文依据量表测评数据分析结论,在对研究样本与其相关教师进行观察与访谈和基于相关领域的文献调研基础上,研究分析中学生数字媒体成瘾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个体自身内部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并针对个体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媒体成瘾对其学习认知障碍形成的预防措施与建议,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学位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434
【部分图文】:

模型图,模型,数字媒体,逃避现实


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Young 认为可用性、控制性和兴奋性是强制使用数字媒体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他在 ACE 模型(图 2-1)中说明以上三个因素是数字媒体成瘾过程三种潜在的变量。其中 A 代表匿名性,C 代表便利性,E 代表逃避现实,匿名性是指人们可以在网络世界里不公开自己身份且没有丝毫顾虑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和想做的事;便利性是指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在家就能购物、交友、工作等自己想做的事;逃避现实是指人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暂时逃离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烦恼来得到满足和放松7。正是以上三个特征导致了中学生痴迷于数字媒体。该模型具有简单易理解的特点,对治疗数字媒体成瘾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3 Young 的 ACE 模型

病态,成因理论,模型,网络成瘾


图 2-2 Grohol 的阶段模型,每个人都能从第一阶段的着迷时期走出来。但根据笔事与愿违,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成瘾者的执着与痴迷。因此,该阶段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认知—行为模型文献的基础上,2001 年 Davis 提出了认知—行为模型(体使用的发展与持续过程。该模型中靠近病因链近端的件,靠近远端的因素则是必要条件;位于病态行为病因的中心因素,是病态行为发生的充分条件9。而病态病态感或行为之前,并导致了病态情感或行为的出现,即对燕.网络成瘾的成因理论模型述评[J].吕梁学院学报,2014,4(03)

模型图,数字媒体,病态,模型


图 2-3 病态数字媒体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该模式指出,数字媒体成瘾的过程是动态的、连续的、发展的综合性症状的表现。且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各种有密切关联作用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2.6 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看作是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作为认知的主体,总是不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交换信息。由于人总是以信息的寻求者、传递者、甚至信息的形成者的特殊身份出现的人的学习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在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时,均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信息、加工信息等步骤,该过程无异于计算机通讯中的编码、解码。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主义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分为知识信息的获取、知识信息的存储、知识信息提取三个组成部分,具体可表现为个体对知识信息的感知、知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桂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25期

2 张圣田;;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J];才智;2015年19期

3 胡珊;范会勇;;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归因及教育对策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年05期

4 高志旭;梁晓燕;;网络成瘾的成因理论模型述评[J];吕梁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朱进军;;浅谈多媒体移动终端对中小学生学习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24期

6 严万森;;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依恋理论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0年04期

7 胡乐;余林;;网络成瘾成因机制的理论模型及其多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6期

8 李林英,李贵兰;网络成瘾症的理论模型、测量工具及其心理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9 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志华;网络成瘾易感基因及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2 戴珅懿;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诊断标准的修订、成瘾模型的构建与防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尚力;初中生情绪智力、自我和谐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苑文;网络、手机成瘾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6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856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