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家庭关怀度对学龄期儿童自尊及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08:34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自尊、攻击性行为现状,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家庭关怀度对自尊、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分析家庭关怀度与自尊、攻击性行为的相关性,为社区医务人员及时评估家庭功能,提供预防保健知识,开展有效干预促进学龄期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正性人格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南省P市6所学校910名学龄期儿童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修订版(AQ-CV)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1统计软件对数据实施双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c~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结果:1.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得分中位数为7.00,P25、P75分别为5.00、9.00,家庭功能良好者481人(58.66%),中度障碍者245人(29.88%),严重障碍者94人(11.46%)。2.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平均得分为28.49±4.48分,自尊水平很低者2人(0.24%),比较低者25人(3.05%),正常者520人(63.41%),较好者219人(26.71%),很高者54人(6.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地区、年级、性别、现居住地、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教育方法、母亲教育方法、父亲期待、母亲期待、父亲理解程度、母亲理解程度、家庭和睦、学习成绩、与老师关系、与同学关系、最喜欢观看的影视(动画)类型、最喜欢玩的网络游戏、好朋友数量、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家庭关怀度对自尊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现居住地、与同学关系、母亲教育方法、与老师关系、学习成绩、家庭关怀度、性别、父亲职业、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期待进入回归方程。3.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r=0.313)。4.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攻击性行为得分中位数为24.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地区、年级、性别、现居住地、父亲教育程度、父亲职业、父亲教育方法、母亲教育方法、父亲期待、母亲期待、母亲理解程度、家庭和睦、学习成绩、与老师关系、与同学关系、最喜欢观看的影视(动画)类型、最喜欢玩的网络游戏、好朋友数目、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家庭关怀度对攻击性行为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亲教育方法、与老师关系、最喜欢观看的影视(动画)类型、最喜欢玩的网络游戏、家庭关怀度进入回归方程。5.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攻击性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279)。结论:1.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得分较低,家庭功能存在障碍者比例较高。2.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水平较高,学校地区、年级、性别、现居住地、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家庭关怀度等对自尊有影响。其中现居住地、与同学关系、母亲教育方法、与老师关系、学习成绩、家庭关怀度、性别、父亲职业、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期待是自尊的主要影响因素。3.学校地区、年级、性别、现居住地、父亲教育程度、父亲职业、父亲教育方法、母亲教育方法、家庭关怀度等对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影响。其中性别、父亲教育方法、与老师关系、最喜欢观看的影视(动画)类型、最喜欢玩的网络游戏、家庭关怀度是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4.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与攻击性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儿童、学龄期儿童
        1.2.2 家庭关怀度
        1.2.3 自尊
        1.2.4 攻击性行为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学龄期儿童自尊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学龄期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自尊研究现状
        1.3.5 国内外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攻击性行为研究现状
    1.4 理论依据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工具
        2.2.2 调查方法
        2.2.3 统计学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准备阶段
        2.3.2 调查阶段
        2.3.3 问卷整理和数据录入阶段
    2.4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现状
    3.3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情况
        3.3.1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现状
        3.3.2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家庭关怀度对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3.3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家庭关怀度对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影响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3.4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自尊相关性分析
    3.4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攻击性行为情况
        3.4.1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攻击性行为现状
        3.4.2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家庭关怀度对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4.3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家庭关怀度对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3.4.4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攻击性行为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现状分析
    4.2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情况分析
        4.2.1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现状分析
        4.2.2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家庭关怀度对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自尊的影响
        4.2.3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自尊相关性分析
    4.3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情况分析
        4.3.1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现状分析
        4.3.2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家庭关怀度对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4.3.3 河南省P市学龄期儿童家庭关怀度与攻击性行为相关性分析
    4.4 建议与对策
    4.5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阳;王振东;申雯;;流动儿童家庭关怀、正性情绪对心理韧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2 旦增顿珠;陈晓;王振;;家庭关怀度对农牧区藏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西藏日喀则某县初中生为个案[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3 王易;刘荣;辛秀梅;;在儿科护士当中普及儿童保健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21期

4 张喜转;;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09期

5 童星;;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6 吉彬彬;陈三妹;易容芳;王庆妍;唐四元;;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的研究[J];广东医学;2013年10期

7 范志光;魏欣;杜玲利;李英;;城市小学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13期

8 茆正洪;余志华;李蓉蓉;冯强;赵旭东;;上海市外来初中生与本地生学校适应、家庭功能及自尊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9 李玮;杨晓峰;王炳元;;蒙古族小学儿童自尊、学校适应及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10 冯淑丹;;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庞亚娟;家庭护士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金英娣;父母心理攻击与小学儿童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晏婷婷;基于心理学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4 张艳;家庭养育环境对依恋形成及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5 郑勤;青少年父母冲突知觉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馨;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其家庭功能、道德推脱水平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昝旻;寄宿与非寄宿制小学生自尊和孤独感的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白小娟;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9 李静;儿童欺负的家庭影响及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3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863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