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间融合视域下学习环境及学习情境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2:28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教育应用逐渐走向纵深,使得学习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亟需探究符合时代背景、面向新型学习环境的教与学交互理论,探究如何设计学习环境来应对新兴技术支持的学习情境。通过分析学习情境的基本特征,探究多空间融合后学习情境革新带来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的变化。基于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等对教与学影响的思考,最终提出学习情境的描述框架。学习情境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现象,基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储存技术等的应用,学习情境客观存在于虚拟环境中,成为一种具有目标性的长期存在的学习活动,借助互联网实现教学知识传播与知识共享,并可以实时进行学习分析、导航、评估、反馈、调节等,学习情境成为学习的连接器和促进有效学习的助推器。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学习环境设计与学习情境的关系
教学组织的类型有很多种,但均是在学习情境的框架下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目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态有个性化教学、班级授课、分组学习、远程教育、协作学习、慕课(MOOC)、小规模私播课程(SPOC)等,教学组织进程均服务于学习支持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而教与学的过程事件中,又离不开学习组织,学习组织的作用在于提供对学习有帮助的各种资源和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同时,围绕教与学的开展,即教学组织的引导下,学习组织提供资源,学习情境进行创设。在学习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基于时间、同伴、地点对学习活动进行框架限制,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调控的范围与可发展的空间(如图2所示)。学习情境与教学组织的关系是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主要由学校或学习机构进行组织,这包含公办学校、培训机构、社会学习等资源呈现组织机构,而教学组织的实施者一般为教师、学习者自身(自学为主,主要由学习者个体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教辅人员、学习自助系统等。教学组织作为机构和实施主体,共同促进有效能的学习。学习情境正是由教学组织的实施主体创设而成,根据时间、地点、同伴的不同,学习情境发生的形式也不尽相同,进而形成不同的学习形态,如协作学习、行动学习、慕课等形式的学习,其时空差异明显,学习同伴的性格、经验、能力、认知、沟通交流、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多个方面共同作用,学习情境必然变得十分复杂。教与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形式、成果等方面,并对应着教学组织的评测,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最终结果是教学组织控制着学习情境的发生过程和学习情境的边界范围,决定学习情境的开始、中间过程、结束三个层面,以及学习情境发生的进程速度、资源丰富程度、环境要素纳入的复杂程度几个方面。
学习情境是个复杂的过程活动或现象,其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三个维度,具有可塑性、空间性、目标性、感知性、有限性五大特征。学习情境的发生依托于学习环境这一载体,而学习环境的呈现形态被约束在相关的设计原则下。基于学习环境设计的学习情境描述框架主要是围绕活动、时间、同伴、地点、资源进行(如图3所示)。学习情境的学习活动方面,主要围绕着如何去学习并创设学习情境,进而进行教与学活动。学习活动主要指怎么学(或怎么做)的问题,是一个“动作”或“动作”系列。学习活动由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交互、角色和职责划分等方面组成[17],这些依托于教学组织的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在这样的过程中,参与者需要依据学习目标和预设好的计划进行学习,并在过程中不断进行形成性评价,然后分析并校正学习方法或反复学习。学习活动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怎么学,基于一定的学习方式实施学习,通过相关的教学策略化解如何学的问题,最终完成目标。此时,学习情境被理解为一个目标事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教育场域的网络学习环境探究[J]. 田阳,纪河.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4)
[2]学习环境设计:框架与课题[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15(01)
[3]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 杨俊锋,黄荣怀,刘斌. 中国电化教育. 2013(06)
[4]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变革[J]. 王美,任友群. 上海教育. 2013(16)
[5]动机视角下的CSCL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 况姗芸.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3)
[6]论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新领域——问题设计[J]. 张晓英,张润芝,杨开城. 中国电化教育. 2008(11)
[7]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习情境设计初探[J]. 肖映铭. 中国电化教育. 2007(10)
[8]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 赵蒙成.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1)
[9]论学习环境设计[J]. 钟志贤.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7)
[10]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 王文静. 全球教育展望. 2002(01)
本文编号:3323751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学习环境设计与学习情境的关系
教学组织的类型有很多种,但均是在学习情境的框架下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目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态有个性化教学、班级授课、分组学习、远程教育、协作学习、慕课(MOOC)、小规模私播课程(SPOC)等,教学组织进程均服务于学习支持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而教与学的过程事件中,又离不开学习组织,学习组织的作用在于提供对学习有帮助的各种资源和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同时,围绕教与学的开展,即教学组织的引导下,学习组织提供资源,学习情境进行创设。在学习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基于时间、同伴、地点对学习活动进行框架限制,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调控的范围与可发展的空间(如图2所示)。学习情境与教学组织的关系是层次性的。教学组织主要由学校或学习机构进行组织,这包含公办学校、培训机构、社会学习等资源呈现组织机构,而教学组织的实施者一般为教师、学习者自身(自学为主,主要由学习者个体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教辅人员、学习自助系统等。教学组织作为机构和实施主体,共同促进有效能的学习。学习情境正是由教学组织的实施主体创设而成,根据时间、地点、同伴的不同,学习情境发生的形式也不尽相同,进而形成不同的学习形态,如协作学习、行动学习、慕课等形式的学习,其时空差异明显,学习同伴的性格、经验、能力、认知、沟通交流、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多个方面共同作用,学习情境必然变得十分复杂。教与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形式、成果等方面,并对应着教学组织的评测,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最终结果是教学组织控制着学习情境的发生过程和学习情境的边界范围,决定学习情境的开始、中间过程、结束三个层面,以及学习情境发生的进程速度、资源丰富程度、环境要素纳入的复杂程度几个方面。
学习情境是个复杂的过程活动或现象,其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三个维度,具有可塑性、空间性、目标性、感知性、有限性五大特征。学习情境的发生依托于学习环境这一载体,而学习环境的呈现形态被约束在相关的设计原则下。基于学习环境设计的学习情境描述框架主要是围绕活动、时间、同伴、地点、资源进行(如图3所示)。学习情境的学习活动方面,主要围绕着如何去学习并创设学习情境,进而进行教与学活动。学习活动主要指怎么学(或怎么做)的问题,是一个“动作”或“动作”系列。学习活动由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交互、角色和职责划分等方面组成[17],这些依托于教学组织的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在这样的过程中,参与者需要依据学习目标和预设好的计划进行学习,并在过程中不断进行形成性评价,然后分析并校正学习方法或反复学习。学习活动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怎么学,基于一定的学习方式实施学习,通过相关的教学策略化解如何学的问题,最终完成目标。此时,学习情境被理解为一个目标事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教育场域的网络学习环境探究[J]. 田阳,纪河.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4)
[2]学习环境设计:框架与课题[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15(01)
[3]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 杨俊锋,黄荣怀,刘斌. 中国电化教育. 2013(06)
[4]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变革[J]. 王美,任友群. 上海教育. 2013(16)
[5]动机视角下的CSCL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 况姗芸.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3)
[6]论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新领域——问题设计[J]. 张晓英,张润芝,杨开城. 中国电化教育. 2008(11)
[7]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习情境设计初探[J]. 肖映铭. 中国电化教育. 2007(10)
[8]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 赵蒙成.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1)
[9]论学习环境设计[J]. 钟志贤.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7)
[10]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 王文静. 全球教育展望. 2002(01)
本文编号:3323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2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