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现状与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1-09-02 03:05
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是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供给矛盾随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渐加剧,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问题。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归纳了我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历程。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我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存在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导致供求错位;供求双方缺少沟通导致资源的有效性不足;关注资源建设,忽视资源使用的过程服务等主要问题。基于此,研究提出: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需要采取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供给机制;优化供求关系,由供给刺激需求转向需求带动供给;供给重点由侧重资源数量转向优化质量服务。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地区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评价情况
传统教育资源涵盖较广,主要包括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人、财、物,如教学场地和资料等[3]。数字教育资源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与开发,经过数字化处理并能在信息化环境中运行,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集合[4]。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是指供给主体通过供给机制向需求方提供数字教育资源,从而满足当前需求并创造新需求的过程。基于价值链理论[5],确定了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的一般过程,建立了包括需求调查、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流通共享、获取应用和反馈评价六个阶段且呈循环的关系结构,体现了供给全过程以及供求之间的协调关系,如图1所示。需求调查是确保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符合实际需求的必要环节;规划设计阶段进行顶层、全局规划,并根据现有需求设计能够满足需求条件的资源;开发建设阶段依据设计,充分调用生产要素进行开发并进入目标市场流通;师生等使用者应用资源后,其需求会改变并产生新需求;反馈评价阶段将新需求传递给设计阶段,开始新一轮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
理论上,供给模式是在供给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的,比供给结构更具体,既符合供给结构的基本理念,又考虑到具体国情和教育现状的需要,是政府、市场和学校为需求者提供数字教育资源的执行指南。现存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主要有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公益供给和自我供给[9],这四种模式各自独立,无系统性和层级性,不足以支撑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三、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图景*——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描绘[J]. 孙立会,刘思远,李芒.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8)
[2]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基于1996—2018年教育信息化政策变迁的研究[J]. 高铁刚,张冬蕊,耿克飞.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8)
[3]从数字转化到大数据管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整合路径研究[J]. 陈海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6)
[4]测评大数据支持下的有效教学研究[J]. 陈明选,耿楠.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3)
[5]智能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J]. 蔡慧英,陈明选.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03)
[6]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生态链模型及其运行机制[J]. 杨文正,徐杰,李美林. 现代教育技术. 2018(03)
[7]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 王继新,吴秀圆,翟亚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8]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分类框架及发展对策[J]. 柯清超,王朋利,张洁琪.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9]基于绩效的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创新[J]. 杨文正,熊才平,游昊龙,丁继红.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06)
[10]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 桑新民,刘永贵,梁林梅,李逢庆,郑旭东,谢阳斌,杨满福,徐芃.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3)
本文编号:3378176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地区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评价情况
传统教育资源涵盖较广,主要包括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人、财、物,如教学场地和资料等[3]。数字教育资源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与开发,经过数字化处理并能在信息化环境中运行,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集合[4]。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是指供给主体通过供给机制向需求方提供数字教育资源,从而满足当前需求并创造新需求的过程。基于价值链理论[5],确定了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的一般过程,建立了包括需求调查、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流通共享、获取应用和反馈评价六个阶段且呈循环的关系结构,体现了供给全过程以及供求之间的协调关系,如图1所示。需求调查是确保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符合实际需求的必要环节;规划设计阶段进行顶层、全局规划,并根据现有需求设计能够满足需求条件的资源;开发建设阶段依据设计,充分调用生产要素进行开发并进入目标市场流通;师生等使用者应用资源后,其需求会改变并产生新需求;反馈评价阶段将新需求传递给设计阶段,开始新一轮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
理论上,供给模式是在供给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的,比供给结构更具体,既符合供给结构的基本理念,又考虑到具体国情和教育现状的需要,是政府、市场和学校为需求者提供数字教育资源的执行指南。现存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主要有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公益供给和自我供给[9],这四种模式各自独立,无系统性和层级性,不足以支撑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三、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图景*——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描绘[J]. 孙立会,刘思远,李芒.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8)
[2]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基于1996—2018年教育信息化政策变迁的研究[J]. 高铁刚,张冬蕊,耿克飞.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8)
[3]从数字转化到大数据管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整合路径研究[J]. 陈海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6)
[4]测评大数据支持下的有效教学研究[J]. 陈明选,耿楠.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3)
[5]智能时代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J]. 蔡慧英,陈明选.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03)
[6]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生态链模型及其运行机制[J]. 杨文正,徐杰,李美林. 现代教育技术. 2018(03)
[7]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 王继新,吴秀圆,翟亚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8]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分类框架及发展对策[J]. 柯清超,王朋利,张洁琪.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9]基于绩效的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创新[J]. 杨文正,熊才平,游昊龙,丁继红.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06)
[10]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 桑新民,刘永贵,梁林梅,李逢庆,郑旭东,谢阳斌,杨满福,徐芃.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3)
本文编号:3378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7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