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放到精准: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践的优化
发布时间:2021-09-29 07:17
总体来说,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践仍比较粗放,具体表现为关爱主体的"二低"困境、关爱对象的"三化"倾向和关爱形式的"四不"偏差等。要改变这种境况,应促进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践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准型管理,促成这种转向需满足三个关键条件:关爱对象识别的类型化和多维化相结合;关爱主体构建的多元化和协调化相结合;关爱形式改进的专业化和长效化相结合。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践的粗放管理
(一)关爱主体的“二低”困境
第一,潜在主体的开发度低。
第二,多元主体的协调性低。
(二)关爱对象的“三化”倾向
第一,关爱对象的标签化。
第二,关爱诉求的共性化。
第三,分析视角的静态化。
(三)关爱形式的“四不”偏差
第一,不规范:未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
第二,不专业:关爱工作小组的专业能力不强。
第三,不贴心:重物质轻心理、大水漫灌。
第四,不长效:运动式干预。
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践的精准推进
(一)关爱对象识别:类型化和多维化相结合
(二)关爱主体构建:多元化和协调化相结合
第一,拓建关爱留守儿童的多元主体。
第二,明确关爱留守儿童多元主体的职责。
(三)关爱形式改进:专业化和长效化相结合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分级预警机制。
第二,采取一户一策的精准关爱实践方案。
第三,加强关爱主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四,加强教育实践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需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准确定位[J]. 杨清溪,刘燕.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4)
[2]教师教育中教育理论知识意义阐释的困境与突破[J]. 叶波.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1)
[3]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应有新思维:类型论·时空论·适应论[J]. 凡勇昆.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0)
[4]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 谭深.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1)
[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 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本文编号:3413293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践的粗放管理
(一)关爱主体的“二低”困境
第一,潜在主体的开发度低。
第二,多元主体的协调性低。
(二)关爱对象的“三化”倾向
第一,关爱对象的标签化。
第二,关爱诉求的共性化。
第三,分析视角的静态化。
(三)关爱形式的“四不”偏差
第一,不规范:未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
第二,不专业:关爱工作小组的专业能力不强。
第三,不贴心:重物质轻心理、大水漫灌。
第四,不长效:运动式干预。
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实践的精准推进
(一)关爱对象识别:类型化和多维化相结合
(二)关爱主体构建:多元化和协调化相结合
第一,拓建关爱留守儿童的多元主体。
第二,明确关爱留守儿童多元主体的职责。
(三)关爱形式改进:专业化和长效化相结合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分级预警机制。
第二,采取一户一策的精准关爱实践方案。
第三,加强关爱主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四,加强教育实践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需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准确定位[J]. 杨清溪,刘燕.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4)
[2]教师教育中教育理论知识意义阐释的困境与突破[J]. 叶波.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1)
[3]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应有新思维:类型论·时空论·适应论[J]. 凡勇昆.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0)
[4]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 谭深.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1)
[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 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本文编号:3413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1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