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的共同作用
发布时间:2021-10-09 11:27
采用G×E交互作用的研究范式,以295名学前儿童(M=4.49)和其母亲、父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母亲和父亲的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父亲教养方式和MAOA基因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预测男孩外化问题行为时,母亲和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预测女孩外化问题行为时,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母亲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携带T等位基因的女孩更容易受到母亲消极教养的不利影响而产生更多外化问题行为,也更容易受到其积极教养的有利影响而减少外化问题行为,这一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理论模型。
【文章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36(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素质-压力模型
上述回归结果显示,在预测女孩外化问题行为时,母亲教养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的交互项显著,采用显著性区域检验法(Roisman et al.,2012)进一步探测其交互模式符合哪一理论模型。结果如表4和图3所示:(1)母亲教养的显著性区间下边界和上边界分别为-0.54和1.01,介于M±2SD和本研究母亲教养的取值范围[-1.64,4.33]内;(2) Po I指数为0.43,说明良好交互效应的比例为43%;PA指数为0.45,说明45%的女孩受到良好交互效应的影响;(3) X2与女孩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故在控制X2的前提下考察交互作用是否依然显著,结果表明交互项依然显著(B=-0.25,p=0.041,95%CI[-0.22,-0.01]);(4)采用顺序性Bonferroni检验对p值进行多重矫正,交互效应仍显著,表格中P(i)为采用顺序性Bonferroni检验矫正后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分层回归中的交互作用P≤P(i),结果显著。4 讨论
图1 素质-压力模型父母对儿童提供独立而相互关联的影响,梳理以往研究父母对儿童青少年发育结果的影响有五种可能的解释:有研究认为基于家庭和依恋理论以及母亲在社会化过程中相对较高的参与度,母子关系比父子关系联系更紧密(Shek,2005)。但也有证据表明青少年早期反社会行为与父子关系质量有关,而与母子关系质量无关(Fosco et al.,2012)。此外,父母养育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联也可能因孩子的性别而异。有研究认为儿童更倾向于认同同性父母(Laible&Carlo,2004),父亲对男孩的影响更大而母亲对女孩的影响更大(Hoeve et al.,2009)。还有研究发现父母对儿童发展具有跨性别的影响,父亲教养对女孩更为重要,而母亲教养对男孩更为重要(Needham,2008;Shek,2005)。既往关于同时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共同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Murray等人(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亲子关系与父母心理控制能够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攻击行为。当父母一方实施心理控制时,青少年与另一方父母的低质量亲子关系显著增加了其攻击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儿童基因类型与家庭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必要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男孩和女孩在感知父母教养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素质–压力假说与不同易感性假说的检验[J]. 曹丛,王美萍,纪林芹,魏星,曹衍淼,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6(01)
[2]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同伴关系对男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J]. 王美萍,纪林芹,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5(10)
[3]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与应激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外化性问题的预测[J]. 于伟霞,明庆森,马任,阳羽文,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4)
[4]单胺氧化酶A基因与暴力攻击行为关系[J]. 刘华锋,刘娅,刘丽丽,陈兆杰,李为群,王继萍,李波. 中国公共卫生. 2009(12)
[5]长处和困难问卷研究[J]. 杜亚松,寇建华,王秀玲,夏黎明,邹如皓. 心理科学. 2006(06)
本文编号:3426278
【文章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36(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素质-压力模型
上述回归结果显示,在预测女孩外化问题行为时,母亲教养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的交互项显著,采用显著性区域检验法(Roisman et al.,2012)进一步探测其交互模式符合哪一理论模型。结果如表4和图3所示:(1)母亲教养的显著性区间下边界和上边界分别为-0.54和1.01,介于M±2SD和本研究母亲教养的取值范围[-1.64,4.33]内;(2) Po I指数为0.43,说明良好交互效应的比例为43%;PA指数为0.45,说明45%的女孩受到良好交互效应的影响;(3) X2与女孩外化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故在控制X2的前提下考察交互作用是否依然显著,结果表明交互项依然显著(B=-0.25,p=0.041,95%CI[-0.22,-0.01]);(4)采用顺序性Bonferroni检验对p值进行多重矫正,交互效应仍显著,表格中P(i)为采用顺序性Bonferroni检验矫正后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分层回归中的交互作用P≤P(i),结果显著。4 讨论
图1 素质-压力模型父母对儿童提供独立而相互关联的影响,梳理以往研究父母对儿童青少年发育结果的影响有五种可能的解释:有研究认为基于家庭和依恋理论以及母亲在社会化过程中相对较高的参与度,母子关系比父子关系联系更紧密(Shek,2005)。但也有证据表明青少年早期反社会行为与父子关系质量有关,而与母子关系质量无关(Fosco et al.,2012)。此外,父母养育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联也可能因孩子的性别而异。有研究认为儿童更倾向于认同同性父母(Laible&Carlo,2004),父亲对男孩的影响更大而母亲对女孩的影响更大(Hoeve et al.,2009)。还有研究发现父母对儿童发展具有跨性别的影响,父亲教养对女孩更为重要,而母亲教养对男孩更为重要(Needham,2008;Shek,2005)。既往关于同时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共同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Murray等人(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亲子关系与父母心理控制能够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攻击行为。当父母一方实施心理控制时,青少年与另一方父母的低质量亲子关系显著增加了其攻击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儿童基因类型与家庭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必要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男孩和女孩在感知父母教养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素质–压力假说与不同易感性假说的检验[J]. 曹丛,王美萍,纪林芹,魏星,曹衍淼,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6(01)
[2]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同伴关系对男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J]. 王美萍,纪林芹,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5(10)
[3]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与应激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外化性问题的预测[J]. 于伟霞,明庆森,马任,阳羽文,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4)
[4]单胺氧化酶A基因与暴力攻击行为关系[J]. 刘华锋,刘娅,刘丽丽,陈兆杰,李为群,王继萍,李波. 中国公共卫生. 2009(12)
[5]长处和困难问卷研究[J]. 杜亚松,寇建华,王秀玲,夏黎明,邹如皓. 心理科学. 2006(06)
本文编号:3426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2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