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20:15

  本文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在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方面尚有很多不足,尤其对国外教育家的农村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发掘严重不足。这种探讨和发掘工作今天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将给我国农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思路。而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并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家,对其德育、体育、智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五育,我们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农村教育的概念,但是,他把农村作为自己教育理论实践的大背景,所有思想的提出都是在此基础上完成,因此,有必要提炼总结苏霍姆林斯基的农村教育思想,并把其与当下实际紧密联系,让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以实现。 本文从农村的视角来看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所进行的教育实践,并对他的农村教育思想作了系统的整理。这既丰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新范式,也为我国当今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借鉴价值。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很好地解决了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升学与就业之间的尖锐矛盾,真正做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使自己这项长达数十年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使自己的农村教育思想得到了验证。 本文借助文献和相关著作,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而促进我国农村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尽管存在时代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但苏霍姆林斯基的农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 农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目录6-8
  • 引言8-16
  • (一) 问题的提出8
  • (二) 相关概念界定8-9
  • (三) 相关文献综述9-14
  • (四) 研究价值14-15
  • (五) 研究方法15-16
  • 一、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的渊源16-21
  • (一) 社会背景16-17
  • 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村教育16
  • 2. 苏联1958 年教育改革时期的农村教育16
  • 3. 苏联农村发展转型时期的农村教育16-17
  • (二) 理论基础17-19
  • 1. 对马卡连柯思想体系的继承和发展17-18
  • 2.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支撑18-19
  • (三) 实践基础19
  • (四) 主观基础19-21
  • 二、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21-32
  • (一) 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农村学校21-23
  • 1. 农村学校的培养目标21-22
  • 2. 农村学校的环境作用22-23
  • 3. 农村学校与家庭、社会生活的联系23
  • (二) 高素质的农村教师23-27
  • 1. 校长的引导作用24-25
  • 2. 教师的教育技巧25
  • 3. 教师的团队力量25-26
  • 4. 教师的优良传统26-27
  • 5. 教师的知识体系27
  • (三) 创造性的劳动教育27-32
  • 1. 劳动教育原则28-29
  • 2.劳动教育定位29-30
  • 3.劳动教育方法30-32
  • 三、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的特点32-35
  •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2
  • (二) 农村教育和农村生活相结合32-33
  • (三) 教育学生与教育农民相结合33-34
  • (四) 服务农村与全面发展相结合34-35
  • 四、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35-40
  • (一) 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办学35
  • (二) 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教师35-37
  • (三)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农村学生37-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后记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俄罗斯当今的乡村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义高;苏联教育思想发展七十年——一般教育原理研究上的新进展[J];外国教育动态;1988年01期

3 В·Ф·杰尔卡奇;肖u&;姜晓燕;;今天的帕夫雷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基地[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王义高;;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5 王义高;突破传统造就高素质人材——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谈素质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6 ;苏霍姆林斯基论学校管理及教师素质[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7 王鼎宏;借鉴苏氏教育理论 探讨实施素质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8 朱小蔓;张男星;;一丛能在异国开花的玫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生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9 顾明远;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陈敬朴;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宁团红;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小平;农村教育需要一场革命[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许世华;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蔡衍红;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真;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9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