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之后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公平正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不仅是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平意味着社会权利上的公平,承认并保证社会主体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其中包括劳动、受教育、职业选择等权利的公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体现,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教育公平一般包括教育权利均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对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发挥着独特的社会职能。因为只有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才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才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减少社会性的不公平,改善其生存状态。然而,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机会不均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如义务教育机会不均等;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城乡间、地区间教育机会不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激化社会矛盾,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程,这有悖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社会公平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深知此问题的重要与紧迫,对此问题亦关注了许久,基于此,我把毕业论文的选题确定为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尽点微薄之力。 本文主要分四章来论述,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了选择此题的时代背景、研究意义,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回顾,同时提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从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入手,对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同时阐明了和谐社会与教育机会均等之间关系,即教育机会均等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重要支撑、实现途径、重要标志等;第三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其次重点分析了教育机会不均等的表现,主要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两个方面,以及分析了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表现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制度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显著等几方面;第四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际上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的经验与做法,对如何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均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育理念、发展我国经济、创新教育制度、强化政府教育职能、推进建立学习型社会、推动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等。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 教育机会均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1 引言10-16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2 和谐社会与教育机会均等的联系16-23
- 2.1 相关概念的提出16-20
- 2.1.1 和谐社会的内涵16-17
- 2.1.2 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的界定17-20
- 2.2 和谐社会与教育机会均等的关系20-23
- 3 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解析23-36
- 3.1 当前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23-24
- 3.2 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表现24-30
- 3.2.1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的表现24-26
- 3.2.2 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的表现26-30
- 3.3 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分析30-36
- 4 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36-47
- 4.1 国际上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的经验与做法36-37
- 4.2 实现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措施37-47
- 4.2.1 提升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保证37-38
- 4.2.2 发展经济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38-39
- 4.2.3 制度创新是实现我国教育机会均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39-42
- 4.2.4 强化政府教育职能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手段42-45
- 4.2.5 推进建立学习型社会,推动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52
- 后记52-53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松安;;浅析教育公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张正;;女性主义视野下教师课堂教学中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吴小绒;;从教育的机会均等审视当代中国的教育公正[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李志文;;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J];教育艺术;2011年06期
5 熊春文;陈辉;;西方国家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的历史演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陈晓飞;;高等教育机会平等要素和结构的演进[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周蕾;;论教育民主化[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8 陶行知;;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J];生活教育;2011年14期
9 杨曦婷;;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J];职业时空;2011年08期
10 朱城;;国家高等教育助学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高等教育高收费:现状、原因及对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伯璋;;台湾教育改革的另类省思[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蒋丹;;英美对教育公平的探索——基于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立娥;;试析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性别环境与途径[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高扬;;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标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海燕;;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探析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崔慧广;;义务教育财政均衡制度与政策的设计框架——基于公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晶晶;娄星;;教育券—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可行方式[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真真;;美国高等教育资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金燕;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教育机会均等[N];学习时报;2009年
2 刀福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机会均等——理想抑或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万静波;教育,,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N];南方周末;2003年
4 周金燕;教育公平——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冯洁;我们到了整体设计与改革的阶段[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从统一学校到统一市场康永久[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彭湖湾;不应出现的“王守奇”现象[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杨胜华;整合城乡资源 突破发展瓶颈[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袁振国;促均衡发展 各国政府在努力[N];人民政协报;2002年
10 临夏县教育局 周文龙;以科学发展观来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N];民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喜娟;美国综合高中发展危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2 李彤彤;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理论探讨与实践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晓丽;论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机会均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向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制度与教育机会均等——以武汉市东西湖区中小学为个案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张伟;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欧阳宇;走向公平: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守军;枝江市义务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文倩;20世纪60年代美国《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郑丽君;美国快速启动规划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黎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龄小学生教育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5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