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积极/消极情感与学校适应:亲子亲合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
发布时间:2022-02-23 18:56
为探究青少年积极/消极情感、学校适应、亲子亲合和性别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一个双调节模型,对118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学校适应与积极情感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负相关;(2)消极情感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亲子亲合调节积极情感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4)亲子亲合对消极情感与学校适应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校和家长应及时关注青少年的消极情绪,父母应注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
【文章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问题与建议[J]. 汤丹丹,温忠麟. 心理科学. 2020(01)
[2]班级同学关系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自尊和亲子亲合的作用[J]. 张永欣,周宗奎,丁倩,魏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6)
[3]问卷数据建模前传[J]. 温忠麟,黄彬彬,汤丹丹. 心理科学. 2018(01)
[4]亲子亲合、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J]. 赵景欣,栾斐斐,孙萍,徐婷婷,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4)
[5]行为自主决策、亲子亲合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的比较[J]. 赵景欣,王秋金,杨萍,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3)
[6]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亲子亲合的保护作用[J]. 赵景欣,杨萍,马金玲,黄翠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3)
[7]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J]. 蔡阿燕,杨洁敏,许爽,袁加锦. 心理学报. 2016(05)
[8]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消极情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王英芊,邹泓,侯珂,王明珠,汤玉龙,潘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2)
[9]初中生亲子关系和学校适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黄时华,蔡枫霞,刘佩玲,张卫,龚文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1)
[10]青少年的学校适应问题: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的作用[J]. 刘世宏,李丹,刘晓洁,陈欣银. 心理科学. 2014(03)
硕士论文
[1]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 崔娜.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41173
【文章来源】:中国特殊教育.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问题与建议[J]. 汤丹丹,温忠麟. 心理科学. 2020(01)
[2]班级同学关系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自尊和亲子亲合的作用[J]. 张永欣,周宗奎,丁倩,魏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6)
[3]问卷数据建模前传[J]. 温忠麟,黄彬彬,汤丹丹. 心理科学. 2018(01)
[4]亲子亲合、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J]. 赵景欣,栾斐斐,孙萍,徐婷婷,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4)
[5]行为自主决策、亲子亲合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的比较[J]. 赵景欣,王秋金,杨萍,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3)
[6]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亲子亲合的保护作用[J]. 赵景欣,杨萍,马金玲,黄翠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3)
[7]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J]. 蔡阿燕,杨洁敏,许爽,袁加锦. 心理学报. 2016(05)
[8]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消极情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王英芊,邹泓,侯珂,王明珠,汤玉龙,潘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2)
[9]初中生亲子关系和学校适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黄时华,蔡枫霞,刘佩玲,张卫,龚文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1)
[10]青少年的学校适应问题: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的作用[J]. 刘世宏,李丹,刘晓洁,陈欣银. 心理科学. 2014(03)
硕士论文
[1]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 崔娜.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41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64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