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自身弱点到所面临的生活应激事件不断增加的时期,其中抑郁情绪尤为突出。青少年被视为介于儿童与成人的一段时期(10一19岁),通常由一系列的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变化为标志。青少年时期处于人生周期中的困难阶段,由此容易导致青年人产生抑郁情绪。而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研究导致青少年抑郁的两个因素:孤独和压力知觉。 本研究对353名陕西省汉中市一中学353名12至18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用《压力知觉量表》、《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分别测量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实测,研究结果如下: 1.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总分的性别差异和虽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总体来说女生高于男生。总分的年级差异和也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结果人显示高中年级的青少年抑郁水平高于初中年级的青少年抑郁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体验在不断加强。 2.青少年在孤独感上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 3.青少年在压力知觉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体现为女生高于男生。但年级差异则不显著。 4.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与抑郁情绪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5.压力知觉和孤独感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6.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对压力知觉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压力知觉 孤独感 抑郁情绪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文献综述7-14
- 1. 孤独感的相关研究7-10
- (1) 孤独感的定义7
- (2) 孤独感的类型7-8
- (3) 孤独感的影响因素8-9
- (4) 孤独感与抑郁情绪的关系9-10
- 2. 压力知觉的相关研究10-11
- (1) 压力知觉的概念10
- (2) 压力知觉的测量10-11
- (3) 压力知觉的影响因素研究11
- (4) 压力知觉和抑郁情绪的关系11
- 3. 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11-12
- (1) 抑郁概念界定11-12
- (2) 压力知觉、孤独感与抑郁情绪的关系12
- 4. 问题的提出12-13
- 5. 研究意义13
- (1) 理论意义13
- (2) 实践意义13
- 6. 研究假设13
- 7. 研究的创新之处13
- 8. 研究的困难与不足13-14
- (1) 变量的控制13
- (2) 所选被试是否具有代表性13-14
- 二、研究方法14-15
- 1. 研究及其取样14
- 2. 测量工具14
- (1) 压力知觉量表14
- (2) 中学生孤独感问卷14
- (3) 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问卷14
- 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14-15
- 三、研究结果15-21
- 1.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15-16
- (1)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15
- (2)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年级差异15-16
- 2. 青少年孤独感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16-17
- 3. 青少年压力知觉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17
- 4. 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关系17-18
- (1) 青少年压力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17
- (2) 青少年压力知觉与抑郁情绪的关系17-18
- (3) 青少年孤独感与抑郁情绪的关系18
- 5. 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与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18-19
- (1) 压力知觉和孤独感对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18
- (2) 抑郁情绪和孤独感对压力知觉的回归18-19
- (3) 纯孤独感、重要关系未满足程度和紧张感对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19
- (4) 消极心境、生理症状、无价值感和纯孤独感对压力知觉的回归分析19
- 6. 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结构方程19-21
- 四、分析与讨论21-24
- 1.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1
- 2. 青少年孤独感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1-22
- 3. 青少年压力知觉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2
- 4. 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关系22-23
- 5. 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23
- 6. 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结构方程23-24
- 五、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30
- 附录30-35
- 致谢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茗!230061,张金霞!230061,徐放!230061,沈庆凤!230061;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2 许韶君,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3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邓莎莎,王小运;网络活动与大学生抑郁心理及孤独感的相关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5 杨文娇,周治金;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人格特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志荣,倪进发;老年人孤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3期
7 沈晓红,黄丽,祝一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1期
8 李慧民;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2年05期
9 阳德华,王耘,董奇;初中生的抑郁与焦虑:结构与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3期
10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春江;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晓刚;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朱林仙;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8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