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本文关键词:“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众多“网络红人”陆续深入到青少年网民的生活当中。由“网络红人”引起的网络青年低俗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注“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全球网络化的时代背景、名人效应与金钱诱惑的利益驱使、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现状及大众审美观的扭曲,是“网络红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网民强烈的猎奇、窥丑、从众的心理特质,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网络红人”现象的实质属于一种网络青年的低俗文化,严重伤害了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为此,应高度关注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抵制此现象的蔓延,消解其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红人”现象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负面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Contents9-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相关研究综述12-14
- 1.3 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14-15
- 第二章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与青少年网民的相关性15-24
- 2.1 “网络红人”现象的定义15-19
- 2.1.1 “网络红人”释义15-16
- 2.1.2 “网络红人”与“影视红人”辨析16
- 2.1.3 “网络红人现象”界定16-17
- 2.1.4 “网络红人”产生的“四部曲”17-19
- 2.2 “网络红人”现象的成因19-21
- 2.2.1 全球网络化的时代背景19-20
- 2.2.2 名人效应与金钱诱惑的利益驱使20
- 2.2.3 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现状20
- 2.2.4 审美观的扭曲20-21
- 2.3 “网络红人”现象与青少年网民的相关性21-24
- 第三章 “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24-33
- 3.1 “网络红人”现象的实质24-25
- 3.2 “网络红人”现象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25-33
- 3.2.1 污染教育环境26-27
- 3.2.2 误导教育对象27-31
- 3.2.3 消解教育的实效性31-33
- 结语33-37
- 参考文献37-4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0-41
- 致谢信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鲁美;;防范“网络红人”现象的负面影响[J];今传媒;2009年08期
3 成慧芳;;中国当代“审丑”理论的突破[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惠曙光,曲良资;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5 赵华;;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6 林朝辉;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7 何英;黄宏伟;;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8 蒋业华;当代审美教育与“审丑”[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黄禧祯;关于青年文化本质的哲学思考[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王亚鹏;;“网络红人”现象剖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亚男;;场模式下的网络传播心理——以网络红人现象为例[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84268.html